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城镇租赁住房人口已经高达2亿多,租房成为越来越多人在城市生活、工作的现实选择。然而,从“隔断房”“二房东”到押金难退、虚假房源,租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维权难题仍频频出现,成为困扰租赁市场的顽疾。
日前,《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为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租房能否安心,首先取决于住房条件本身。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串串房”乱象,《条例》强化了出租住房室内装饰装修的要求,明确“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针对“非居改租”“隔断房”等问题,《条例》也强调,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但光有安全的房子还远远不够,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同样需要得到保障。针对押金难退的乱象,《条例》明确,除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情形以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此外,《条例》还强调,出租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其他非法方式迫使承租人解除住房租赁合同或者腾退租赁住房。
在提升居住体验与权益保障之外,《条例》明确要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租金水平信息,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这次条例对出租住房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出租人、承租人、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的行为规范,细化了政府监督管理责任,对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住房租赁市场有了清晰的规则边界,才能让更多人租得放心,住得安心。接下来,关键还在于落实落细,把纸面上的保障真正变成每一位租房者的现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