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赴榆林定边开展“三下乡”活动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赴榆林定边开展“三下乡”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7-23 12: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榆林定边暑假社会实践队

7月14日至19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榆林市定边县,开展了以“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定边县有着深厚红色底蕴。实践队首站抵达三五九旅窑洞遗址,领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定边的实践。在打盐旧址,队员们体会到“盐池精神”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情怀。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定边烈士陵园等,缅怀革命先烈,被先辈们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

作为我国石油工业“开山鼻祖”的延长石油,蕴含着红色基因。实践队走进生产现场,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感受到革命年代延长石油人为前线供油和边区建设的担当。通过座谈,队员们还知晓了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成果,如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等,形成“企业+乡村”共赢格局。

实践队拜访了“治沙造林模范”石光银。在治沙造林基地和纪念馆,队员们了解到他带领群众治沙造林、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被其“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精神打动,深感治沙人的担当精神之可贵。

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方面,实践队深入定边乡村一线。白泥井镇团结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让队员们认识到“农旅融合”的重要性。在盐池滩羊公园,队员们看到当地通过“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模式,打造滩羊全产业链的成果。定边县森林公园由荒坡变绿林,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产业发展。在荞麦种植基地,队员们提出“轮作休耕+有机肥改良”建议,获技术人员认可。

六天实践中,队员们足迹遍布定边红色遗址与产业基地,他们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经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队员们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行动,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让学生走进基层、受教育、长才干。未来,学校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通讯员:赵效鹏 吴贾瑶 郭佳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