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耒阳市烟区迎来了烟叶的“赶烤”旺季,郁郁葱葱的烤烟田里,采摘工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烟叶,经过烤房的“淬炼”,这些绿油油的成熟烟叶将变成金灿灿的“黄金叶”。
(烟农吴晓霞烤后烟叶)
烘烤季,少不了炎热的阳光,但烟农的热情似乎比阳光还炙热。新生代90后烟农吴晓霞说:“烟叶烤好是宝,烤坏是草。烟叶种出来了,要烤好才能卖到好价钱,曲线烘烤能够把烟叶烤熟烤香,我每天要来烤房四次以上,看看温湿度变化,只有把它们当小孩一样‘管护’好,烟叶才会卖得更好的价钱。”这些朴实的话语正是当下烟农的最大期盼,因此,几乎无论什么时候去烤房群,总能看到有烟农在那里守着。
(谭晓成正在进行鲜烟分类)
“今年的烟叶虽然受天气影响,有少许病害发生,但是今年烟叶叶片数多,产量和质量都比去年上了一个台阶,同样的面积估计比去年要多赚1万元。”在东湖子镇坳山村烘烤工场,正在烤房里忙着上烤烘烤烟叶的烟农谭晓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种烟超过10年的老烟农,谭晓成每年的烟叶效益都相对稳定。他总是乐于向别人传授自己的种烟经验,因此也总是有人称他为“谭老师”。
每当别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他总是笑着说:“听技术员的话,准没错。”从谭晓成种烟开始,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抽空参加烟草公司的培训,并时常与烟叶技术员探讨种烟的要点,各项生产技术都落实到位,还被聘用成为农民烘烤师。这段时间,烟站的技术骨干和农民烘烤师利用夜晚时间轮番上阵,系统讲授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技术与操作规范,内容紧扣生产实际痛点难点,让不少烟农吃下了“定心丸”。
(烟农黄新爱烟夹装坑)
在东湖圩镇观音阁村的烤房里,一车车鲜烟拉进烤房,逐一解捆,鲜烟分类、上烟夹桌排列整齐均匀,最后烟夹卡住烟叶,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在生物质燃料烤房,夹烟烘烤相比常规来说更加省工降本。”技术员小陶这么说道。
与此同时,新烤房群也深受烟农肯定。烟农黄新爱说:“有了这个新烤房,烘烤成了‘傻瓜式’,只要跟上技术员的步伐,设置好曲线,烟叶基本上都是金黄的。”今年是他种植烟叶的第三年,烘烤经验算不上丰富,但是随着智能烘烤设备的出现,生物质燃料烘烤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和管理的精力,也让轻松种烟成为现实。
正说着,烘烤“110”服务队队员正好到这里开展巡查,据介绍,今年的烟叶烘烤已经接近尾声,烘烤黄烟率达到了95%以上,烟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叶”。
清晨时分,一片片烟田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烤房群里飘来淡淡的烟草清香,依稀可以听到烟农爽朗的笑声。这一片片黄金叶,不仅蕴含着烟农增收的希望,也绘制出乡村振兴的“金色画卷”。
通讯员:罗赛群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