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绿意葱茏。由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与烟台钟离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所扎根乡土的学院,以“体育品牌+文化赋能+乡村旅游”三位一体模式为特色——依托国家级“村BA”赛事打造体育品牌,串联非遗文旅路线深化文化赋能,联动智慧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正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实践。
时代使命乡村振兴呼唤职教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当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服务半径正从城市向乡村延伸。烟台黄金职业学院的创新实践,正是对“教育何为”这一时代命题的铿锵回应——通过产教融合为乡村培育多样化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在产业学院的顶层设计中,“产教融合、理实交替”的基因贯穿始终。产业学院依托烟台黄金职业学院运动训练、运动健康指导、表演艺术等专业群,精准对接大户陈家村“全国小轮车赛事基地”“村BA赛事基地”等特色资源,构建起“基础素养—专业技能—实践创新”三阶段培养体系。这种设计打破了课堂与田野的边界,使赛事组织管理、文体活动策划、乡村旅游运营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扎根乡土实践。
机制创新构建校地企命运共同体
产业学院的突破性价值在于构建“政府+学校+村委+企业”四维协同机制,形成责权利一体化的实体化运作架构。成立由校地双方组成的乡村振兴理事会,实施“校地双院长”负责制(校方领导与村党委书记共同担纲),实现治理体系从“协议约束”向“系统治理”跃升。这种制度创新突破传统职业教育封闭办学的局限,使人才培养供给侧精准匹配乡村振兴需求侧。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一体三翼”布局彰显资源整合智慧,以大户陈家村为实践枢纽,构建三大平台即建设“乡村体育公园”(承接全国村BA赛事)、“生态康养中心”(融合运动健康专业)、“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研习剪纸、吕剧等非遗项目)。当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参与村BA赛事执行,表演艺术专业学生在非遗工坊开展活化传承,理实交替的教学理念获得最生动的实践诠释。更关键的是“三元导师”团队建设——高校教师传授理论、乡村工匠指导技能、非遗传承人浸润文化,三方协同的“田间课堂”推动教育深植乡土肌理。
服务赋能三位一体激活乡村动能
产业学院的战略定位聚焦“新农村文化旅游+新媒体传播+电商营销”三大服务平台,形成驱动乡村振兴的闭环系统。
在文旅融合维度,产业学院设计“体育赛事推广”、“青春活力展示”、“生态农业观光”三条精品线路。运动健康指导专业开展农家健康服务,表演艺术专业打造山水实景舞台,非遗民俗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化传统文化。
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由师生与企业共建的新媒体运营中心,正将手机变为“新农具”。以短视频记录“阳光玫瑰葡萄”等农产品故事,直播团队突破地域限制。当表演艺术专业学生策划的云端“村晚”等创新传播形式,赋予乡土文化数字化表达空间。
在电商服务链条上,通过举办的“乡村振兴电商大赛”孵化出数十个乡村网店,艺术设计专业师生通过设计的特色视觉包装,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的“校村企”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这正是践行共同富裕理念的微观实践。
“当无人机测绘遇见千年古村落,当电商直播镜头对准阳光玫瑰葡萄,职业教育与乡土中国的碰撞正迸发出最动人的火花。”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的实践印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共鸣和发展逻辑,即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而职业教育的价值恰恰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得以升华。
随着烟台黄金职业学院首批学生进入大户陈家村开展“跟岗实习+志愿服务”,一条以产教融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新路径日渐清晰。这簇从齐鲁大地燃起的职教创新实践,正以机制革新破除壁垒、服务下沉对接需求、模式迭代保障长效的探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的“黄金方案”。 (帅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