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全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部署视频会,对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要求。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航天宏图(688066.SH)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与强大的实力,为全国水利监测能力提供有力支撑,铸造防汛监测新范式。
航天宏图自主构建的“女娲星座”雷达卫星,正面向全国各大流域和各行政区汛期极端天气下的应急监测需求,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公司已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支撑,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2025 年刚进入主汛期,“宏图二号”便已在全国累计开展应急监测 40 余次,截至目前已交付数据近千景,充分体现了其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
“女娲星座”支持多地水旱灾害应急监测
在凌汛监测方面,航天宏图的监测范围覆盖凌汛最为严重的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包括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省所辖的黄河河段,为防范凌汛灾害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在堰塞湖灾害防御监测方面,公司已对 10 个以上可能因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引发堰塞湖的区域进行监测,为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航天宏图不仅在应急监测任务中表现出色,还在主汛期极端气象洪水灾害防御监测方面,每天为全国汛期多类型应急监测任务提供支持与保障。公司正不断拓展防汛应急监测的应用场景,深入挖掘汛情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自主研发全国产自主可控“水利遥感 SaaS 服务平台”,为应急防汛决策提供智慧化服务支持,助力防汛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水利SaaS遥感智能服务,自动识别生成区域水体专题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到 2025 年底,航天宏图 PIESAT - 2 系列卫星将有望成功发射。与航天宏图 PIESAT - 1 系列卫星组网后,其应急监测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重访周期有望降低至6小时内,数据分辨率可提升至亚米级,服务领域拓展至智慧城市、农业生态、环保监管等更多新场景。这些卫星具备先进的图像获取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为自然灾害管理、智慧城市、农业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多源、实时和高分辨的数据服务,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航天宏图深耕水利领域多年,在防汛、水生态治理方面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2025 年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畴,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了 2025 年部分水利发展资金共计 288 亿。随着航天宏图卫星组网逐步完善,公司预计将有望凭借强大的“天基”监测能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