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实践行|“码绘青峦 慧启灌程”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暑期“三下乡”实践行|“码绘青峦 慧启灌程”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鲁网 2025-07-22 12: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倡导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信息工程学院“码绘青峦 慧启灌程”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从校园奔赴乡村,以科技破题产业兴旺,以服务夯实宜居根基,在泥土与星光的对话里,书写属于青春的振兴答卷。

科技赋能:以创新之钥开启乡村产业“智变”之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践团成员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广袤的田野间,无人机化身“数字农技员”,通过高精度航拍与AI图像识别,实现病虫害智能监测,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迈入“数字种田”新时代;智能小车绕着农舍灵活穿梭,模拟未来智慧物流场景,生动演绎着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智慧供应链场景;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在试验田大显身手。这套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实现精准灌溉;编程课堂成为乡村孩子的“科技启蒙地”,孩子们专注地搭建代码积木,当三年级学生小张成功制作出“小龟赛跑”动画时,眼中闪烁的科技火花,正是乡村未来的希望之光。从农田监测到智慧生产,科技正将“产业兴旺”的宏伟蓝图,一笔一划地描绘进乡土的肌理之中,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服务惠民:以赤诚之心绘就宜居乡村“幸福画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实践团成员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为宜居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让乡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科技的温度在乡村大地处处可感。

体态检测服务现场,实践团成员运用专业设备为村民进行脊柱检测,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拉伸指导和健康建议。检测现场还变成了“成长小课堂”,队员们教孩子们“坐如钟、站如松”的口诀,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体态健康;通过VR技术展示的环保教育片让孩子们惊叹不已,而植物拓印工作坊则将自然之美永恒定格。这一活动实现了科技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更探索出“生态+文旅”的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乡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青春接力:以实践之笔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团”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码绘青峦 慧启灌程”实践团带走的是一身泥土气息,留下的是科技兴农的星星之火。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将成为“乡村振兴青春接力”的新起点。信工学子将带着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热忱,奔赴更多田野,让青春在基层的滋养里,长成支撑振兴的栋梁,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愿景,在乡土里稳稳扎根、拔节生长。

文字编辑|任钰嘉

图片编辑|周意圆

责任编辑|任钰嘉

主编复审|许萌

总编终审|冯永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