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藏着一片治愈人心的金色。240余亩向日葵花田顺着地势铺展,远远望去,仿佛大地被泼上了浓墨重彩的金漆,饱满的花盘顶着骄阳微微颔首。
“以前天天跟食葵打交道,却总觉得缺点啥。”站在花田埂上,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李东卫抹了把汗,手里还攥着刚摘的半颗向日葵籽。李东卫曾是四季鲜批发市场里出了名的“跑货能手”。每年春夏之交,他的货车总要往返内蒙等地拉运食葵,“光在路上就要耗费不少时间,成本还不低。”一次卸货时,他望着市场里穿梭的本地商贩顿悟:“掌政镇离四季鲜距离很近,土地平整、交通方便,为啥不能自己种?”这个念头像颗饱满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今年年初,五渡桥村推进土地集中流转,240余亩连片土地的出现,让他终于下定决心——从“跑货”变成“种货”。
李东卫介绍,三月中旬还带着凉意时,他便带着工人埋滴灌、铺地膜。黑色的地膜在田垄上连成一片,像给土地穿上了“保湿衣”。“现在种地可不是靠天吃饭,”他扒开地膜一角,只见根须在湿润的土壤里盘结交错,“滴灌管直接通到根部,水和肥按需供给,省工又高效。”经过几个月的辛勤耕耘与期盼,七月的花田早已变身金色的海洋,早播的向日葵花盘微微低垂,墨绿色的叶片间露出饱满的籽粒;晚种的仍顶着骄阳绽放,金黄的花瓣像小太阳般灿烂。“我们的食葵特意分批播种,从七月中下旬能一直收获到八月底。”李东卫指着不同地块介绍,每朵花盘直径可达25-30公分,最大的甚至有32公分,“比洗脸盆还大一圈,籽粒饱满得能掐出油!”
“今年这248亩地,预计能产出27万头食葵。”李东卫算起账来底气十足,脸上漾着笑意,“从地头到市场就十多公里路,早上刚摘的鲜货,中午就能摆上柜台,这新鲜度,可比外地运过来的强太多了!”他望着眼前连绵的花海,眼里闪着光:“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还打算引进口感更出众的食葵品种,让咱们这地里长出更多‘金疙瘩’。”
夕阳西下,余晖为花海镀上一层暖金。李东卫站在花田中央,望着连片的向日葵与远处的农舍,眼里满是憧憬。从批发市场到田间地头,从单一销售到农旅融合,五渡桥村的向日葵故事,正是兴庆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当土地遇上新思路,当人才扎根乡土,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王雨岩 乔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