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1日电(记者 孙晓晨)中国首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态共生越野跑赛事——阿尼玛卿极限挑战赛将于8月15日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启幕。赛事以阿尼玛卿雪山为舞台,开启竞技与自然守护的共生之旅。
立足国家战略 打造生态赛事标杆IP
作为响应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及青海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南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实践,阿尼玛卿极限挑战赛开创性地将极限竞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标志着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在"生态可持续赛事"理念上的正式破题。
赛事致力打造兼具顶级竞技性、文化深度与生态可持续性的标杆IP,塑造 "中国最高海拔越野+精品高端氛围+特色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的黄金标签,成为驱动 "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建设与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落地的先锋力量。
本次赛事由中共果洛州委、果洛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玛沁县委、玛沁县人民政府、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承办,玛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玛沁沁耀城镇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首届赛事落地阿尼玛卿 构筑共生赛事原点
果洛,这片被誉为"雪域净土"的三江源核心地带,不仅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源头,更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智慧。阿尼玛卿雪山作为昆仑山系主峰之一,其冰川融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同时作为三江源生态屏障的东北缘,对维系高原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阿尼玛卿因其地理之高、生态之重、文化之厚,具备开展生态共生赛事的独特基础与深厚底蕴。赛事选址于此,既是对极限环境的挑战尝试,也是对国家生态战略、文化传承与高原保护实践的积极响应。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源头区域,果洛在生态赛事理念从倡导走向落地的过程中,正在展现出独特的示范价值与实践可能。
赛道上的生态契约 规则即守护
赛事首创"不打扰自然"的生态赛道机制——选手在穿越冰川与草甸途中,需主动避让牧民放牧、牦牛群迁徙路线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这一"生态共生"理念不仅体现在赛道设置上,也贯穿于规则设计、行动执行及赛后修复等多个环节。选手将在赛前签署《雪山契约》,承诺践行环保行动;赛事全程禁用一次性物品,统一使用可重复利用装备,同时设立生态修复小组于赛后完成赛道清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赛事将生态保护写入竞赛基因,在极限挑战中真实践行"与万物共生"的理念。
区别于传统越野赛事,本次赛事创新设立"竞技积分 + 环保积分"的双轨计分体系。选手在完成赛程的同时,除依据成绩获取竞技积分外,还可通过参与环保行动、无痕打卡、垃圾回收等方式,累计生态积分。这一机制的引入,意味着"跑得更快"与"做得更环保"同等重要,赛事评价体系不再仅限于速度与耐力,更关注责任与可持续行动,从而重新定义高原越野赛事的价值维度。
打造跨界融合盛会 "跟着赛事去旅行"落地高原
作为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为舞台打造的高原生态盛会,"阿尼玛卿生态体育文化节"通过融合地域特色与当代潮流,打造出富有参与感与沉浸感的赛事体验场景,践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方式。
参赛选手在参与越野挑战的同时,也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态、人文、艺术的多维碰撞。马背藏戏、格萨尔说唱、非遗展演、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将贯穿赛事期间,使赛事不仅成为竞技平台,更成为连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生态文化体验。
高海拔硬核挑战 全球精英角逐雪域赛道
首届赛事共设置雪域巅峰组(50km)和大众体验组(8km)两个组别,仅开放122个限量席位。雪域巅峰组包含个人赛、商学院团体赛、企业组团体赛,完赛后可获得ITRA积分。该组要求选手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个人积分必须达到400分及以上或者提供1年内1次50千米及以上或1年内2次40千米及以上比赛完赛证明。大众体验组不限门槛,面向所有热爱高原运动的挑战者,路线设置于雪山缓坡区域,线路相对平缓、安全,兼具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
赛事报名通道已于7月20日在赛事公众号 "阿尼玛卿极限挑战赛" 开启。极限挑战,生态觉醒,欢迎所有热爱自然、热爱高原的挑战者加入,共赴这场"奔跑即守护"的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