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下的许多小朋友被短视频快节奏裹挟,痴迷电子产品,缺乏红色文化学习,为加强安全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6月24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薪火逐乡队的队员们走进叶挺将军故里——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田墩镇七峰村,通过创新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宣讲活动,累计服务儿童30余人次,创作红色主题创意作品30余幅,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的种子。
聆听红色革命记忆,红色信仰内化于心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守护少年儿童的“精神家园”,是赓续革命薪火、践行青春使命的生动实践。薪火逐乡队在七峰村村委会开展服务,面向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儿童群体,由薪火逐乡队组织“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红色团课宣讲活动。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从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歌谣的导入,实践队员绘声绘色的讲述起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与决心,把大家一下子就拉进了那个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年代。小朋友们聚精会神,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眼神紧紧盯着大屏幕,对于实践队员口中那段神奇的红井往事充满了好奇,PPT画面转到动态挖井画面时,小朋友们哇声不断,眼神里满是惊奇,提问环节,小朋友们就像炸开了欢乐的小鞭炮,纷纷高高举起小手,恨不得把手伸到天上去,小朋友们回答问题积极得不得了,争着强着说“我来!我先来!”,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女孩站起来脆生生地说:“红色精神就是帮助别人,就像毛主席帮乡亲们挖井那样!”另一个小男孩也抢着说:“对,就是要为大家做好事!”小朋友们回答问题积极得不得了,各自都分享了自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感悟。这些简单又纯真的回答,恰恰道破了为民初心的本质,展现出他们对革命精神的初步认知与理解,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间悄然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图为队员为孩子们宣讲红色革命故事)
手作内心红色花朵,红色信仰跃然纸上
宣讲的余热还未散去,为了让孩子们加深红色记忆,将红色信仰深植于心,薪火逐乡队的队员们笑着递出画笔与粘土,轻声鼓励:“孩子们,画出你们心中的祖国山河吧!”话音未落,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小小的教室瞬间变成创意与灵感的世界,每一幅画、每一件粘土作品都变成孩子们心中的一座小小灯塔,都是孩子们对红色文化最纯真的解读。最动人的是那个总爱流鼻涕的小男孩。他介绍自己画得歪歪扭扭的"坦克"大声说:"我长大要开这个!保护大家!"稚嫩的声音里,是最纯粹的爱国心在跳动。那些孩子的作品,就像一把把小小的火,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红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指尖的温度,是彩泥里揉进的赤诚,是画笔下流淌的热爱,是他们心中滚烫的信念。它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图为孩子们的创意作品,队员们带领孩子展示作品)
趣味红色游戏互动,红色信仰融入行动
游戏环节是活动的欢乐高潮,薪火逐乡队的队员们在叶挺广场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红色小游戏。孩子们奔跑着、打闹着,在欢声笑语中,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在团队合作中增强了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让红色信仰在行动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图为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做红色游戏)
少年心向党,薪火永相传。随着活动接近尾声,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用黏土捏成的五星红旗,目光坚定地说:“我长大要像叶挺将军那样保护祖国!”她手中那颗略显歪斜却鲜艳的红星,正映着夕阳闪闪发光。周围的孩子也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有画着天安门的涂鸦,有捏成步枪形状的黏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关于理想的抱负——“俺也一样!”“我要当解放军!”“我要当老师!”童声汇成一片,那些稚嫩却充满力量的话语,那些稚嫩的宣言,那些歪歪扭扭却真挚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在宏大的说教里,而在这些攥着黏土的小手中,在这些发光的童眸里。薪火逐乡队将永远记得这个傍晚——当童声与历史共鸣,当红星与夕阳同辉,我们更坚定了信念:“为民服务的路,就从这方寸讲台,从这些仰望英雄的稚嫩目光里,无限延伸!”(丁洁萍 何思雨 刘瑞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