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学子听取老党员刘杨富专题党课

石河子大学学子听取老党员刘杨富专题党课

来源:鲁网 2025-07-21 16: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10日上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七十八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党课主讲人是刘杨富同志,刘杨富是七十八团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第四师“双拥摸范”、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团场的职工们亲切地称其为“刘爷爷”。刘爷爷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眼中依然闪着光芒,丝毫看不出以至耄耋。

图为团队成员听刘爷爷上党课 薛玉秀摄

“作为一名军人,离开部队要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带到基层,要发扬军队得优良作风。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冲在群众的最前面!”刘杨富同志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1964年4月10日,刘杨富同志自沈阳军区转业来到七十八团后,便积极投身于七十八团的建设工作中。当时的七十八团没房子、没电灯、没路。刘杨富和他的“战友们”打土块盖房子,拉石头铺路,积极发展电力。同学们惊讶于当时的艰苦条件,刘爷爷笑呵呵地说:“党员就像一面旗,要为全体人民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

在刘杨富同志的办公室,一面醒目的照片墙记录着他多年来的奉献足迹——既有深入各地开展老兵宣讲的动人场景,也有扎根基层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瞬间。2002年七十八团成立老年党支部时,这位老党员就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如今85岁高龄的他仍坚守在一线,累计前往公社、学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宣讲38场次,被授予“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提出“工作上关心、生活上贴近”老同志的服务理念,甚至多次自掏腰包发放慰问金。面对实践团成员,他指着照片墙说:“做事我们不讲钱,讲奉献。”这句朴实的话语,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了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坚守。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刘爷爷讲解奋斗史 薛玉秀摄

“当时我们这里水质不好,所以大家都去打泉水喝,冬天的时候很不方便,有一个村民由于雪天路滑,掉了下去。”指着墙上的照片又说:“为了保障全团人民的安全,我在泉边安了防护栏。”“爷爷,这张照片是你在给村民理发吗?”队员何柯洁指着墙上的照片问。“对,这个是我看到那些老人们头发太长又没人理发,自己买了工具帮他们理。学雷锋,做好事啊小同志们。”

党课结束后,刘杨富爷爷缓缓起身,目光慈祥而坚定地注视着在座的青年学子,“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要努力成为栋梁之才。”他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记得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团的同学们围在刘爷爷身边,久久不愿离去。队员高溶轻声说道:“刘爷爷用他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奉献精神。”

图为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刘爷爷合影 工作人员摄

走出文明实践所,团队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此刻,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那是刘爷爷用他六十年的坚守点燃的信仰之火,是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力量之源。通过这堂党课,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时代号召,更是一代代建设者用生命践行的使命担当,并表示将会从刘杨富同志身上汲取力量,以专业所学服务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精神火炬永远传递下去。(通讯员:高溶 何柯洁 马露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