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通学院商学院:以青春之名 赴乡野之约

南昌交通学院商学院:以青春之名 赴乡野之约

来源:鲁网 2025-07-21 14: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商学院“青芒”实践队踏上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赋春村的土地,带着朝气与热忱,用实际行动赴一场与乡野的约定,用实际行动丈量江西这块红土地。

安全筑基:入户宣教 织密乡村安全网

实践队与赋春镇相关干部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提高服务精准性;联合赋春派出所民警,化身行走的“安全灯塔”,带着反诈手册、防溺水海报穿梭于街巷院落。带着乡音的案例剖析、家常话中的风险提示,将“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浸润每一户村民的心田,为乡村平安添上一份青春守护的坚实重量。

情暖乡邻:爱心扎根 绘就乡村温情画卷

敬老院里,队员们给老人抻抻衣角、梳梳头发,拿起相机拍下老人们脸上的笑,将照片细心打印、装裱成框,递到老人手中,那些藏在皱纹里的开心,都被好好记了下来;文明实践站、村民家门口、车站旁的“爱心服务点”前,队员们忙着给家电清灰、修修补补,还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实实在在帮着解决点小问题。            

实践队向平凡致敬,他们邀请环卫工人一起歇凉,送上防暑用品,为这些辛苦的坚守者鼓掌。队员们还拿起画笔,在村里的白墙上画出婺源特色的房子,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让村子多了些青春的亮色。

红色溯源:踏寻足迹 传承不灭星火

实践队去了婺源县洙坑红色教育基地、中共婺源县委旧址,在老砖瓦和史料里寻找革命先辈的故事。听红军后代林华祥讲父辈的战斗和坚守,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心里扎根。在莒莙纪念馆,看着老照片和革命文物,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皖浙赣红军纪念广场,大家一起朗诵《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的赤诚让人热血沸腾。这些红色旧址,让队员们更清楚了前进的方向。

实践研学:躬行实干 在大地课堂成长

实践队把课堂搬进乡野,让成长扎根泥土。在地里顶着太阳、踩着泥,拔草、浇水,汗水掉在地上,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菜园里摘菜、剥玉米,手上沾着泥,在丰收的喜悦中触摸到农耕文明的分量。手作工厂里,队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为原料初步塑形、打磨边角。婺源林生茶园中,采茶的指尖沾着茶香,制茶的铁锅映着专注,炒茶的火候里藏着匠心延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杨的“茶园思政课”上,劳动精神、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命题在茶香中舒展,让队员们在耕耘里悟担当,在传承中明方向。

实践的收获装满了行囊,这场与赋春的相遇,是青春的历练,更是成长的勋章。“青芒”实践队带着收获再出发,让这份在土地上生长的力量,继续照亮前路。 (舒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