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艺川军”走进黑水助力文化振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艺川军”走进黑水助力文化振兴

来源:鲁网 2025-07-21 14: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持续擦亮“四百文艺沙龙”金字招牌,赋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7月18日,“向美而行——文艺川军走进黑水”系列采风活动第二期正式启动,来自全省的省级以上文艺家走进黑水县,以艺术之眼探寻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发展之变,用笔墨、镜头为黑水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文艺动能。

从“农业+旅游”到民俗文化:触摸乡村振兴的鲜活脉搏

文艺家们首先来到知木林核桃园,实地感受“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核桃园内,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挂满果实,文艺家们漫步其间,不仅领略到了核桃丰收的景象,还深入了解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地群众通过核桃产业增收致富的故事。

在知木林镇弼石村,文艺家们观看了极具藏族特色的尔库农耕文化节民俗表演,被村民们的热情与才艺所打动。传统的歌舞、服饰展示以及农耕器具展览,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黑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艺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画笔,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在欢声笑语中触摸黑水乡村振兴的鲜活脉搏。

从自然奇观到红色传承:解锁立体黑水的多元魅力

文艺家们还赴达古冰川,乘世界海拔最高的客运索道直抵冰川脚下,感受自然伟力,沿着洛格斯沟神山徒步,与当地向导共话生态保护的故事;探访芦花会议会址、红色昌德,聆听党员讲述“石榴籽”工程的暖心实践;走进色尔古藏寨,看传统村落依山而建,与村民围坐火塘,收集流传千年的民间歌谣。

黑水的美是立体的,既有冰川雪山的壮阔,又有田园乡村的静谧;既有生态保护的坚守,又有红色文化的传承。参与活动的文艺家纷纷表示,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故事,都是文艺创作的“富矿”。

文艺赋能:让黑水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对话,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活动结束后,将精选优秀文学、摄影、绘画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展览、短视频展播等多元形式推广,让更多人看见黑水的美、听见黑水的故事,助力黑水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

从田间地头到雪山草原,从民俗舞台到红色遗址,“文艺川军”用脚步丈量黑水的土地,用艺术记录振兴的足迹。这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正为黑水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文化动能,让“石榴籽”工程在文艺的滋养下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此次“向美而行——文艺川军走进黑水”系列采风活动,是黑水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注入文化振兴的举措。通过文艺家的深入采风与创作,不仅挖掘了黑水的自然与文化之美,也为黑水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艺家们通过镜头、文字、画笔,将黑水的美丽风光、深厚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展现给更多人,为黑水的知名度提升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四百文艺沙龙”品牌的建设,为黑水县的文化振兴和旅游发展探索出一条兼具美学价值与经济效能的新路径。未来,黑水县将继续以文艺为媒,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