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总展演在京举行

7月17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在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高中生以语言为媒、故事为桥生动传播中华文化,通过演讲、即兴问答、才艺展示等方式角逐出"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者"等多个奖项。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总展演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1 10: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1日电 7月17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在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高中生,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来华留学生齐聚京城,以语言为媒、故事为桥生动传播中华文化,通过演讲、即兴问答、才艺展示等方式角逐出"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者"等多个奖项。

部分展演选手合影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由中国国创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是首个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面向海内外青少年的大型人文综合素养类活动,活动通过朗诵、演讲、戏剧独白及中华才艺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分为高中组、大学组、来华留学生组和海外组。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中外青少年展演各组获奖选手与嘉宾合影

自 2020 年启动以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 已累计吸引近140万中外青少年报名,在全国40余个城市举办线下活动,吸引了 142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来华留学生参与。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共吸引近24万青少年报名参与,历经地方(初级)阶段、省级(高级)阶段的层层考验,最终有90位优秀选手进入最后的中外青少年展演。

7月16日,中外青少年展演率先在民族饭店拉开序幕。活动分为高中组、大学组、来华留学生组三大组别,选手们围绕全新主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

高中组以"My Beloved Hometown(我热爱的家乡)"为主题,学子们讲述家乡的人文风情、发展成就,在对故土的深情中展现中国大地时代变迁;大学组聚焦"China and I in the Tide of the Times(时代浪潮中的我与中国)",青年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在时代发展中与国家同成长的故事,体现当代青年的担当与思考;来华留学生组则以"我从这里感知中国(Understanding China Through My Experiences Here)"为视角,通过日常见闻与亲身经历,解读真实立体的中国,传递跨文化交流中的感悟。

参与本届展演的评审来自中英美三国,涵盖英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包括厦门大学美籍教授、"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形象大使潘维廉,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赵杨,汉字字源研究学者、美国"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他们的专业评审后,各组别将角逐出"风采之星""超越之星""舞台之星"等多个"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者"奖项。

来华留学生组选手与评审合影

展演中,来自五洲四海的来华留学生成为一大亮点。他们结合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讲述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感知,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次美妙的文化奇遇记,呈现出真实、鲜活的中国形象。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雪玲分享她的中国文化特别体验——寒冬时节来到洛阳,看到身着唐装的姑娘们在古城街头嬉戏游玩,那一刻让她仿佛穿越千年,梦回大唐。"变身唐朝公主的体验太神奇了,化妆师小姐姐一边帮我打造精致的唐妆,一边讲解每个细节背后的历史。"身着襦裙漫步应天门、九州池,她恍然领悟:中华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静物,而是可触摸的生活脉搏。

7月17日,一场属于中外选手们的盛大庆典——总展演颁奖典礼 《中国故事汇》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选手候场

选手们的表演打破文化边界,展现中国故事的全球生命力。海外组选手张效通、来华留学生组选手、来自马来西亚的刘竹惠与大会发起人胡敏合作的《大道 RAP》将《道德经》中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的哲思融入现代说唱,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的活力,点燃了本台演出的第一个小高潮。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带来的主题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贡献》,将焦点投向科技赋能的未来图景。他结合中文方块字的独特构造,阐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先天优势,强调科技发展需扎根文化土壤的深层逻辑,为青少年投身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思考方向。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 首席学术顾问、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斯明诚的演讲《美美与共》,为这场文化盛宴注入深刻思考。他以 "中国故事的传播是文明对话而非单向输出" 为核心,列举各国青少年用多元语言解读中华文化的案例,强调在全球化语境下,年轻一代应肩负起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使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