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蓝绘乡情——白族扎染里的“青春三下乡”

靛蓝绘乡情——白族扎染里的“青春三下乡”

来源:鲁网 2025-07-18 16: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6日下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桃染云乡·合群共兴”社会实践队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合群村白族扎染坊,围绕白族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创新及其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展了实地调研与体验活动。

实践队步入扎染体验馆,展架上陈列的丝巾、披肩等扎染产品,展现了白族扎染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探索。队员们通过展陈了解到扎染从“绘图、制版、印刷、扎花”到“浸染、拆线、漂洗”的繁复工序,并对以板蓝根等天然植物为染料的生态智慧表示赞叹。场馆工作人介绍:“每一片布料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设计,都代表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图为白族扎染坊扎染产品 曾青丹摄

在深入了解扎染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技艺之后,队员们分组进行了实地体验。扎染手艺人王艳现场示范并讲解扎布打结,染缸浸染、晾晒布料等步骤。队员们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掌握技巧,亲手在素布上染出了独特的蓝白色图案。染料渗透和扩散后,布面呈现出花朵或山水般的纹理。实践队员余雅诗表示,扎染不仅是一种美学展现,更是一种精神沉淀,它引导人们感受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精髓。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民指导下设计扎染图案 曾青丹摄

通过亲身体验,实践队与扎染传承者就如何将非遗文化引入年轻一代及非遗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传承者坦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老一辈传承人老化,年轻一代学习和坚持扎染手艺的人数有所减少。此外,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周期较长、市场认知度不高,也给扎染工坊运营带来压力。但她也指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加强和高校团队的关注,为扎染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她对大学生参与调研表示欣慰:“看到你们这些大学生愿意来到村子里去了解、体验和传播这些传统技艺,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充满希望。”

据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介绍,扎染这门曾面临断代危机的古老技艺,正成为撬动乡村发展的杠杆。自2022年云南大理周城村“文化顾问”张丕和前来成立扎染工作室并开展“指尖帮扶”培训以来,已带动20余名当地妇女掌握技艺并实现“家门口”就业。扎染工坊不仅制作高端工艺品,还开发游客DIY体验等项目,使扎染成为合群村“农文旅”融合模式中的亮眼名片,生动诠释了非遗“活”起来、乡村“兴”起来的共赢之路。

图为实践队队员DIY的扎染成品 何霞摄

本次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热情得到提升,实践队计划整理调研素材,通过图文推送和短视频创作等方式,让更多青年了解白族扎染,助力“非遗”项目焕发新活力。这不仅是一次文化技艺的探寻,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为民族文化注入青春活力,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生动范例。(关依瑾 刘一臻 肖平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