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晨光熹微,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的烟田已在夏日热浪中苏醒。烟叶技术员们的身影,早已在连片的青翠烟垄间穿梭。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目光检视长势,更用科技的力量和贴心的服务,为烟农排忧解难,为片片“金叶”的丰收保驾护航。这,正是“三下乡”科技服务在广袤乡村土地上精准滴灌、智慧赋能的生动写照。
精准送药:守护烟田健康
临近烟叶成熟期,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为化解烟农担忧,慈利烟草积极组织开展“送药下乡”行动。技术员们深入一线,提供一对一精准植保服务,确保烟叶稳产提质。
(技术员上门为烟农送药)
“以前打药要自己想办法,现在技术员直接送到家里,还手把手教,效果好多了!”烟农老李笑着竖起大拇指。
技术员冯帅介绍,今年采取“绿色防控+科学用药”的综合策略,前期已布设诱芯和诱捕器防控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虫害。针对靶斑病、根茎病等不同病害,定制了4-5种防治套餐,实现“按需配药、精准施药”。他反复叮嘱烟农:“施药量务必严格控制,避免浪费和过量,密切关注残留,防止药害。”
进入烟叶大田期,指导烟农精细化管理成为重点。对出现病害的田块,技术员们及时诊断,快速配送针对性药剂,并指导烟农清除病叶病株,改善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扩散风险。
目前,全县烟农病害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科学用药基本实现全覆盖。得益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药害风险显著降低。
技术到田:培育专业新农人
技术下乡,是“三下乡”服务的核心内容。网格技术员们肩负着向烟农传授专业技能的使命。
高温下,技术员唐柳在田间查看烟叶长势。面对烟农殷长猛关于打顶时机的询问,唐柳指着长势旺盛的烟株解释:“像这种营养充足的烟株,宜在盛花期打顶,消耗多余养分,防止形成‘黑爆烟’(因营养过剩导致的品质下降)。”他现场示范“斜切平滑”的操作要点,并强调:“务必选择晴天操作,避免雨天伤口感染。”
从田间“小课堂”到覆盖全村的“金叶夜校”,技术员们在烟叶生长全周期提供系统指导,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金叶夜校”百余场,覆盖烟农2000余人次,每月每位技术员授课不少于两场,重点围绕揭膜培土、病虫害防治、鲜烟叶采收等关键环节进行讲解。
顺应烟农高涨的学习热情,首期农民烤师技术培训班在江垭实训基地成功举办。培训采用“理论精讲+实操强化+考核认证”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提升烟农技能水平,促进降本提质增收。经过系统学习,62名学员通过考核,获得认证,走上了专业化烘烤岗位。
(农民烤师技术培训现场)
智慧烘烤:科技护航“金叶”归仓
一片成熟烟叶的旅程,凝结着无数辛勤汗水。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威胁到烟叶归仓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抢烤迅速展开。面对水分大的抢采烟叶,新手烟农的烘烤难题接踵而至。
“别担心,有我们在!”技术员们顶风冒雨赶来支援。强光手电和沾满泥泞的雨靴,是他们风雨无阻的标配。
(技术员唐柳深夜查看烘烤情况)
技术员唐柳通过手动精细调整烘烤曲线,让烟叶在烤房中历经脱水、变黄、干燥,最终蜕变为优质的“黄金叶”。“如果烘烤中出现异常,‘智慧烟草’APP能实时报警,即使我一时赶不到,也能远程操作调整!”唐柳指着手机上的应用说道。
依托科技赋能,网格技术员通过“智慧烟草”APP对辖区内百余座烤房实施智能化分组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实时监控烘烤曲线变化。这不仅能为烟农提供线上即时答疑,实现“一部手机知烘烤”;更能精准调控烤房温湿度,及时处置异常,确保每批烟叶达到最佳烘烤效果。智慧烘烤技术的应用,使慈利烟区烘烤损失率平均降低10%-13%,为“金叶”完美蜕变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精准植保到技术培训,再到智慧烘烤,慈利县构建起“预防在前、科技支撑、快速响应”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烟叶生产向绿色、高效、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批批掌握新技术的新型烟农和扎根一线的“护叶使者”在沃野上茁壮成长,他们用科技和汗水浇灌希望,精心守护着片片“金叶”,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产业动能。(李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