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在烟田劳作)
近日,走进湖南永州宁远县仁和镇兴村,烟田里浓浓绿意,一株株烤烟大小均匀、排列整齐、长势良好,徐明正带领着其他烟农在给烤烟打顶抹杈。再过一段时日,这里的烤房又将飘出阵阵浓香。
身为仁和镇兴村的一名普通烟农,徐明因一场意外左下肢致残。但他却用坚韧推开了困难,实现了从一名烟叶种植的“门外汉”,到“土专家”,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的精彩蜕变。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2013年,徐明在宁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技术员政策宣传下,得知烤烟种植利好政策与发展前景后,
萌生了尝试种植烤烟的想法,然而技术短板成了他迈出第一步的“拦路虎”。
在得知徐明的顾虑后,宁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技术员在整地、起垄、盖膜、移栽、施肥、烘烤等烟叶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
“栽下去必须适时施肥,烟株 长到 80 厘 米 左 右 要 及 时 追肥。烘烤时,42摄氏度转火时烟叶变黄要充分,而后再转大火。这期间,要随时注意烟叶的颜色……”徐明侃侃而谈这些年烟叶技术员给他总结的烟叶种植和烘烤经验。
依托种植烟叶,徐明第二年就净赚10万元。规模也从几十亩扩大了200亩。随后几年里,徐明主动将自己学到的烟叶生产技术及经验分享给其他烟农。不少受益的烟农将徐明亲切地称为“徐技术”。
“跟着他种烟,稳赚!”村民徐成说。
从“单打独斗”到“全村抱团”
“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这是徐明常挂嘴边的话。
2015年,徐明在宁远烟草的支持下成立烤烟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和劳力入股,合作社包揽技术、资金、销售,农户零风险按比例分红。
徐明组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队员全部在烟农中选拔培训,为缺乏技术、缺少经验的新烟农或老弱烟农提供育苗、机械翻耕、植保、烘烤、采收等环节100%专业化服务,同时,他在烟农之间建立互助小组,实现用工互助、生产资源互助、生产技术互助。每当农忙季节,徐明还召集当地闲置劳动力、留守妇女为合作社打工,解决了很多群众的就业需求。通过专业化服务和互助小组协调推进,每亩减少用工2个以上,可节约成本160元/亩,一年间接增加收入55万元。
在烟叶收购结束后,徐明还引导村民利用闲置育苗大棚、水渠、烤房等烟叶生产配套设施,发展多元化种植,推进土壤保育、增施有机肥、物理防治等措施落地,将烟叶生产的优势技术和蔬菜种植先进技术相互集成,形成绿色优质烟后蔬菜种植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在烟叶主业稳增收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子。
“徐明从不嫌我们没文化,手把手教技术,现在我家盖了新房,孩子学费也不愁了!”脱贫户李建国感慨道。
短短一年,兴村及周边百余户村民争相入社,乡亲们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其中20多户困难户当年就实现脱贫。
从“自己飞”到“领头雁”
“我是残疾人,但我更是党员。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军令状’。”2023年,在乡亲们的推举下,徐明高票当选仁和镇兴村党委书记。
走马上任后,徐明提出“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抓住产业‘牛鼻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兴村’振兴,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
“产业怎么选”,徐明足足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广泛征求老同志、老党员、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最终形成了符合村里发展实际的规划成果——
兴村是烟叶种植“老区”。依托良好基础,他在鼓励村民种植烤烟致富的基础上,推动“烟稻轮作”,整合零散土地建成千亩连片种植区,引入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亩均效益提升20%。
在蛋鸡养殖基地,徐明引进了全自动化的养殖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该基地日产鸡蛋50余箱,直接与本地的超市、学校对接,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多万元。
九嶷河中水,仁和山上茶。徐明引进茶企发展种植茶产业,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流转山岭2000多亩出租给县腾森农业公司建设生态茶园,年产值突破200万元,解决80余名村民就业。
别看老徐腿脚不便,但脑子活、肯吃苦,带着大伙儿种烟致富,现在当了书记,我们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在宁远县仁和镇兴村,乡亲们提起徐明,总会竖起大拇指。
如今,兴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村级集体经济由原“空壳村”突破30万元大关,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帽子,先后荣获省文明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殊荣。这些,对于兴村来说,是荣誉,也是标识,也是对徐明这位“领头雁”的褒奖和认可。
在潇湘阡陌间,徐明将拐杖插进泥土,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撑起一方百姓的致富梦。(唐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