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

近日,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

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8 11: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8日电 近日,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在京举办。会上,环境记协主席刘友宾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作主旨演讲,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李妍作辅导报告,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昊就北京亮马河治理做地方经验发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碧水之路》报告主要内容,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编辑张佳分享作家水环境采风作品集《生生嘉陵》新书编辑心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晓明介绍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与会理事会员就进一步做好水生态环境报道做了深入交流。环境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白志军主持会议。

刘友宾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回顾中国环境新闻报道走过的历程,水环境报道一直是环境报道的重点领域。媒体记者们应深入总结水环境报道的经验,密切跟踪水环境治理思路的新变化,探索规律特点,主动设置议题,持续做好水环境报道,为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张波在主旨演讲中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围绕"系统、协同、双赢"和"精准、科学、依法"下功夫。新时代,要努力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转变;从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为主,向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协同推进、共商共赢转变;从较为粗放的环境管理向精准科学依法转变。

李妍建议进一步深挖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成效,提升公众对于美丽河湖的认知,引导公众共同参与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美丽河湖良好格局。

郭昊就北京亮马河治理做地方经验发言,亮马河沿岸的商业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消费的新亮点。"生态价值转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生态治理深度联动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推动环境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证明了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马军介绍了《碧水之路》报告的主要内容,详细梳理了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和新机制建设的现状,识别和分析多元参与在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希望看到我国能继续完善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能加快建立更加立体的监测平台。

张佳分享了作家水环境采风作品集《生生嘉陵》新书编辑心得,分享那些油墨字里流淌的江河故事,讲述一群文人用笔墨守护江河的赤子之心。

孙晓明介绍了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低碳、绿色园区转型,借鉴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开展风、光资源的利用。

会上交流环节,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主任方应君就提问分享了在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的所见所闻和实践案例。

本次活动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协办。环境记协近20位来自媒体的理事会员,围绕水生态环境保护话题和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编辑做了深入交流探讨。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