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号召,2025年7月10日,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怀揣着求知与实践的热枕,奔赴岳阳县月田镇立新村,开展下乡体悟生态文脉,追寻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
图为陈支委讲解皇帽古松 张宇宁 供图
探访皇帽古树,感受生态文脉:实践队员们在立新村村委的带领下,登上皇帽山,实地探访了这株曾登上1973年《人民画报》封面的‘湖南最美古松’——皇帽古松。古树下,村支委委员陈江燕深情凝望着这株“活化石”说:“这古树啊,就像咱们村活着的‘老祖宗’,是全村几代人共同守护的‘心头肉’!再
苦再难,也绝不能让它们受到一丝伤害!”陈委员的介绍,道出了村民对古树那份融入血脉的敬畏与深情。尽管这棵古松历经沧桑岁月,部分枝干已显岁月风霜的痕迹,甚至在多年前就已停止生长新叶,呈现“枯萎”之态,但在立新村村民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下——筑起围栏、培土复壮、防治病虫害——它依然顽
强地屹立于山巅,其卓然风骨未曾消减,成为湖湘儿女追寻历史足迹、缅怀先辈
功业、铸牢理想信念的生动载体与无言丰碑。队员们环绕古树,或轻抚其粗糙的树皮,或仰望其伸向苍穹的枝干,仿佛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生命脉动与历史回响。这堂生动的生态文化课,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守护绿水青山、传承生态文明的沉甸甸责任,更加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意义。
图为皇帽古松现状 张宇宁 供图
祭扫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缅怀之情,实践队员们步履庄重地踏入位于皇帽山上的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陵园内松柏肃立,气氛庄严肃穆。队员们自发行动起来,俯身细致清扫散落在墓园小径和纪念碑基座上的落叶与尘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块镌刻着烈士英名的纪念碑。阳光下,那些曾被岁月风尘暂时遮蔽的名字,重新焕发出灼灼光辉,仿佛英雄的忠魂在无声诉说着不朽的功勋。清扫完毕,全体队员在陵园主纪念碑前肃立,面容凝重,现场一片寂静,唯有山风轻拂松涛。
图为实践队员擦拭纪念碑。 张宇宁 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们真切感悟到先烈们视死如归、忠诚担当的伟大精神,更在灵魂深处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奋进前行的信念与决心。红色,成为他们青春最鲜亮的底色。
队员们亲身体验了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真切感悟到历史荣光与当代青年责任之间那深刻而坚韧的联结。这份联结,既是对过往的铭记与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担当与开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基层、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行走的思政课”收获远超预期,是一次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他们必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内化为刻苦学习、增长才干的不竭动力,外化为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具体行动,未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本领,积极投身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姜曾艳
摄影:张宇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