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娭毑外婆哈哈一片

来源:湖南日报    2025-07-17 15:42
来源: 湖南日报
2025-07-17 15: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宋毅波 饶雨晴

阳光热烈,蝉鸣不绝。村东头的香樟树下倒藏着一片难得的荫凉,掩映着湘阴县三塘镇民岳村顺意合作社鲜藠头加工厂。敞开的大门里不时涌出阵阵爽朗的哈哈声。

7月16日,记者走进该厂,新鲜泥土的气息和着藠头的馨香扑面而来。长条案桌上堆满了刚从地里拉回来的藠头,乱云般的根须里粘满泥巴,参差的叶子肆意伸展着。一群约莫六十岁上下的妇女围坐在桌边修剪藠头,双手灵巧地翻动着,随着剪刀清脆的“咔嚓、咔嚓”声,被修理好的藠头如同一个个白玉娃娃蹦跳着进了竹筐。

车间工人围坐桌边修剪藠头

“你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家家户户的‘钱袋子’。近几年,我们从选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全链条发力,今年全镇1.5万亩藠头种植基地喜获丰收,预计总产值超1亿元。”镇党委书记但鹏随手拣起一粒“白玉”跟记者说,“过去很少外销鲜藠头,如今已从长沙、武汉慢慢走向了江南五省的蔬果类市场哩。”

“今年的藠头哟,又大又爱人!”58岁的胡娭毑举着两个新鲜大藠头,红扑扑的脸上笑出两道褶子,嗓门亮得像挂在房梁上的铜铃铛。她把藠头递给对面的周娭毑,“你看这品相,白生生、胖乎乎的,今年的收成真是好!”

胡娭毑举着今年的藠头展示

“今年的藠头比往年重半两!”周娭毑在手里掂了掂。她手里的剪刀上下舞动,藠头根须修得平平整整。她扒拉着筐子里个大饱满的藠头,感慨道:“好货不愁销,愁死赶工人!先前愁卖不出,现在愁剪不赢!”说着,她加快了手里的活计。

旁边的欧娭毑停下手里的活,双手锤了捶后腰:“哎哟,坐久了腰酸。”大家都笑起来:“欧娭毑,你是有福不晓得享哦,专门来受累!”68岁的欧娭毑是退休职工,每月有退休金。她戴着渔夫帽,穿着藏蓝底镶红花的棉麻上衣,气质娴静清雅,可干起活来干净利索,脸上笑开了花:“享啥福哟,这双手闲下来才难 受。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又开心又赚钱,不累!”看到记者在拍照,欧娭毑连连摆手:“快莫拍我,我是背着儿女出来干活的,被他们知道了会挨骂。”

欧娭毑快速修剪藠头

“嘀、嘀。”72岁的刘娭毑将她修剪的藠头过秤。“408乘以0.3等于122.4。”计算器里传出的数字令她喜笑颜开:“今天的工钱赚到了手,提前收工,给外孙做饭去。”谈到外孙,刘娭毑的自豪溢满车间:“中考700多分,物理满分,英语也满分哩!”大概喜悦会传染,每个人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剪刀剪得更欢快了。

每日可销多少鲜藠头?厂长欧国良答道:“平均每天3吨,多的时候达10吨。”想到三塘鲜藠头进入城市菜篮子的愿景,这个淳朴的农民企业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笑容里藏着要带领村民把庄稼变成幸福生活的踏实和笃定。

修剪好的藠头打包装袋

眼看桌上的藠头快剪完了,镇长侯长江便邀村党总支书记黄文兵,从车上卸下几袋刚从地里拉回的藠头。侯长江若有所思道:“还是要依托自身的原料优势,引进深加工企业,生产更多新产品,寻求产业新的增长点。”

桌上,瞬间堆成了小山。胡娭毑扒出一鸡蛋大的藠头打趣:“我看今天的‘藠头王’要花落文兵家啰!”这话逗得大家直乐。

黄文兵既是村支书,又是种植带头人。“当年为了响应镇里号召,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我带头种藠头。今年真是顶好的收成,亩产少说也有七八千斤,每亩能赚五六千元,我这些地算下来,收入估计有八十万!”黄文兵乐呵呵地介绍。

藠头虽小,种出的是幸福的生活,长出的是强镇的底气!车间里此起彼伏的“咔嚓”声和娭毑外婆们哈哈的笑声,奏响了藠头之乡“亿元产业”的交响乐。触景生情,记者有感而发:娭毑外婆谈笑风生。胡娭毑却立马“同声翻译”为:“娭毑外婆哈哈一片。”说完,她兀自大笑起来……

作者:徐亚平

责编:杨建建

一审:杨建建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