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承载历史,誓言激荡时代,南工大学子跨越七省追寻红色根脉

青砖承载历史,誓言激荡时代,南工大学子跨越七省追寻红色根脉

来源:鲁网 2025-07-17 15: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坐标上,2025年7月1日至7月15日,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烽火法魂映山河,赤子丹心续华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踏上跨越山河的红色征程。实践团成员们历时十余日,深入江苏、湖南、湖北、重庆、江西、贵州、内蒙古7个省份的10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以青年法政学子的独特视角,在历史的现场感悟民族精神,在英烈的足迹中探寻信仰力量,力求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入脑入心”的新范式,以赤诚青春赓续红色血脉。

一、金陵悲歌砺初心,雨花忠魂铸信仰

实践首站聚焦江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穆的“哭墙”与大量确凿史料无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成员们驻足于“和平女神”像前,深刻体悟“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的警世箴言。“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和平的课堂。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深感维护人类尊严、捍卫国际公义的责任之重。”团队成员在留言簿上郑重写道。随后,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群雕与纪念碑,无声讲述着邓中夏、恽代英等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下宁死不屈的壮烈事迹。成员们聆听“信仰的力量”主题讲解,在庄严的祭奠仪式中,感受“信仰至上、慨然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将“为真理献身”的誓言刻入心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曾宪瑞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叶镕铖 供图

二、黄海之滨缅英烈,烽火连云溯法源

北行至江苏连云港,实践团怀着崇敬之情走进青龙山革命烈士陵园。碑林间镌刻的英名与事迹,无声诉说着血与火的岁月里,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青山有幸埋忠骨,作为新时代法政青年,守护英烈荣光、传承英烈精神,既是情感所系,更是法律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团队成员在瞻仰后深有感触。随后,团队探访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馆内翔实的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全景式展现了连云港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峥嵘历程。“在最艰难的时刻,党依然不忘用制度保障人民权利、维护革命秩序,这种对法治初心的坚守,为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团队成员在研讨中分享道。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青龙山革命烈士陵园。张一文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张一文 供图

三、星火燎原忆峥嵘,红岩灯塔指迷津

溯江而行,实践团在湖南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追寻武装斗争初起星火。馆内展示的梭镖、松树炮等简陋武器,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工农革命军打出第一面军旗的艰难岁月。团队成员感慨道:“在如此薄弱基础上点燃革命火种,其胆识与魄力令人震撼,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精神的最初实践。”转战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江竹筠“托孤信”中“盼教以踏父母之足迹”的嘱托、王朴烈士变卖家产资助革命的义举,让成员们深刻理解了红岩精神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品格”的深刻内涵,思考在新时代如何保持这份政治定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孙娜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朱云达 供图

四、荆江潮涌忆荣光,码头新颜话传承

同样于长江之畔,实践团抵达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片曾经繁忙的沿江工业码头区,如今被改造成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地标。团队成员漫步于修旧如旧的老街巷,触摸着斑驳的砖墙和锈迹的机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洋码头的转型,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典范,更是活化利用工业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践。它告诉我们,历史就在身边,保护承载记忆的物质载体,用法治手段守护好这些‘活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涵养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团队成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这里的历史变迁与新生,让成员们深刻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红色基因和城市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东林 供图

五、伟大转折定乾坤,遵义光芒照征途

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成为实践团追寻历史关键抉择的核心一站。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内,当年会议室的简朴陈设——木桌、木椅、煤油灯,瞬间将成员们拉回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危急关头。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不仅细致参观,更在馆内外开展了深度访谈,记录下不同身份参观者的真挚心声。一位首次参观的游客坦言:“站在这里,看到那些老照片、当年的会议桌,能想象出老一辈革命家开会时的场景,特别震撼。那句‘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的展示语,让我突然懂了什么叫‘转折’——那种在绝境里找到方向的勇气,太让人敬佩了。”他表示此行让他感觉“脚下的路有了更重的意义”。饱含深情的访谈,印证了红色地标穿越时空的强大感染力,也让实践团成员更深刻理解了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及其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思想引领价值。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仇洋 供图

六、安源工运溯觉醒,集宁硝烟砺担当

在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工人开展斗争的历程,特别是“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让成员们认识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工农群众、争取基本权利的法治实践雏形。团队成员在研讨中说:“安源工运是党领导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起点,其中蕴含的群众路线与斗争策略,对理解法治为了谁、依靠谁具有深刻启示。”北上至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宏大的战役场景复原与详实史料,再现了晋察冀野战军浴血奋战、拱卫华北门户的壮阔史诗。团队成员在“集宁战役精神”主题展前久久驻足,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发扬“顾全大局、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曾宪瑞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李星 供图

跨越七省十地的红色追寻,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结合专业特色的深度思考。在每一处革命圣地,实践团成员不仅用心聆听历史回响,更结合法政学科背景,围绕“红色资源法治保护”、“英烈权益法律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青年见解。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凝结着无数先烈的鲜血与忠诚,其蕴含的坚定信仰、人民立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敢于斗争、自我革命等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价值根基与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法政学子,更应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让青春在探寻法治与信仰同频共振的征途上绽放绚丽之花,以赤子丹心续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杨东林 李星 胡卓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