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网如同“生命线”,其畅通至关重要。重庆交通大学“汇通科技”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城市下水道自适应变径疏通机器人”,为高效、安全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管道堵塞问题提供了智能化利器。此项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智能运维装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地下管道系统是支撑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将达到125万公里。然而,许多老旧管道管径较小、年久失修,极易发生堵塞问题;传统管道清淤作业主要依赖人工或简单机械,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清淤装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针对这一核心痛点,该团队潜心攻关,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主动转向装置的下水道自适应变径疏通机器人,其核心技术亮点在于三大独创机构:自适应变径机构采用丝杆螺母传动及缓冲弹簧装置,能精准调节驱动轮位置,以适应管道内径变化;主动转向机构与导向轮相结合,通过姿态陀螺仪实时监测导向轮方向,从而在L型、T型等复杂弯道中实现灵活转向;清淤机构集成了刮刀和螺旋疏通装置,能协同作业实现高效清淤。
经测试,该疏通机器人在直管、弯道和变径管道中的通过性和稳定性良好。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相比,环境适应性更强、清淤性能更优越。该项目通过中科院科技查新,发现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显示出其创新性。目前,相关创新技术已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取得良好效果。团队负责人罗霁洋表示将持续优化管道疏通机器人性能,助力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运维迈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