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映照乡村振兴路 —— 北方工业大学实践团玉门纪实

铁人精神映照乡村振兴路 —— 北方工业大学实践团玉门纪实

来源:鲁网 2025-07-16 12: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精准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心系故里・星火陇原”社会实践团暑期走进甘肃省玉门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以“铁人精神铸魂、文化传承聚力、推普赋能振兴、青春实践报国”为主线,践行青年担当,用实干书写答卷。

铁人精神铸魂:赓续工业报国的红色血脉

在玉门铁人纪念馆,实践团认真学习领会铁人精神中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的内涵。实践团成员以“钻头新材料研发”为切入点,创新提出“红色文旅+工业研学”活化方案。团队成员现场还原王进喜“人拉肩扛”场景,结合现代材料科学,让参观者深刻理解"铁人精神"的时代延展性。

文化于人润心:激活丝路文脉的时代生命力

实践团深切体会到,文化传承既要坚守本源,更需创新表达,方能让古老智慧照亮当代征程。团队开发的了“飞天印象”文创系列,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首创的“诗词带货”直播模式单场直播吸引2.3万人次观看,带动枸杞等特产销售。

推普赋能振兴:架起民族同心的沟通桥梁

实践团聚焦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将推普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融合。针对东乡族聚居区语言障碍,团队创新“三步走”推普策略:在小学开设“童语同音”课堂、建立“1+N”家庭推普网络,架起“非遗+推普”的桥梁。通过“童语诵同音”普通话推广课堂,开展诗歌朗诵、绕口令等趣味教学,创新性构建起 “孩子教家长、家庭带村落” 的推广链条,让学生成为家庭语言推广的“小使者”。“非遗+推普”活动成为语言扶贫新范式,是民族地区以语言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的鲜活实践案例。

青春建功实践:书写强国有我的时代答卷

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效。在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团队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推广+党建内涵挖掘”的农产品服务方案;进行电商专场直播,为“玉门枸杞”代言,拓宽销售渠道;走进玉门市法院廉政教育基地,梳理基层治理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深刻内涵,切实感受到法治在乡村治理中保障权益、维护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实践力量。

实践团的努力与付出收获多方肯定。此次实践活动荣获云上酒泉、中国酒泉网等媒体的专项报道,并收到来自玉门市农业农村局、下西号镇人民政府、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多方的表扬信,感谢团队在乡村振兴中的务实作为。

从玉门铁人精神到敦煌丝路文脉,实践团既探索产业振兴渠道,又体察民生温度。此次实践是对“兴工报国”的践行,更是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国情、用实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未来,实践团将以铁人精神为引领、以专业知识为根本,在乡村振兴中续写“强国有我”青春篇章,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高溢洁 蔺思思 耶尔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