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万卷赤心一片——张震将军的革命人生与精神遗产在长寿镇绽放新光

藏书万卷赤心一片——张震将军的革命人生与精神遗产在长寿镇绽放新光

来源:鲁网 2025-07-16 13: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红脉赓续,艺笔生花"暑期实践团深入湖南平江长寿镇图书馆调研,在馆长杨仁安带领下,探访张震将军藏书展,揭开这位开国将军跨越百年的精神图谱。作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大学首任校长,张震将军以705万字著述、近千万字日记和6100余篇文章,将革命理想与文人情怀熔铸于万卷藏书中,在故乡热土上播撒红色基因的种子。

少年立志:书香铸魂燃革命初心

1914年,张震出生于平江长寿镇贫苦农家,4岁入私塾、6岁读小学,书香自幼浸润心灵。在《说岳全传》中,他深敬岳飞父子精忠报国之志,毅然将原名“张见生”改为“张震”。

12岁起,他担任儿童团副团长、少年先锋队宣传部长,带领成员破除迷信、禁烟禁赌,更投身“平江扑城”暴动。在书香熏陶与革命实践中,他的初心悄然萌芽。那些泛黄的启蒙课本、手抄的革命传单,见证着一位少年在知识与理想的激荡中,从“张见生”到“张震”的蜕变,更记录着红色基因在乡土间的最初扎根。

据鞍读书:笔耕不辍绘赤胆忠诚

投身革命后,书始终是张震最亲密的战友。土地革命时期,反“围剿”战斗中他虽“被贬”为师部文书,却在逆境中以《孙子兵法》等典籍磨砺意志,写下20余万字战地笔记;长征途中率先锋营血战光华铺,《浴血战湘江》手稿字字泣血,记录下湘江战役的悲壮与不屈;淮海战役中,他与粟裕联名发出“齐辰电”,促成淮海战役布局推向战略决战,这份决策背后,是他深研《战争论》等军事著作并将理论应用于实战的智慧体现。

抗美援朝期间,他任24军代军长,即便在脑震荡治疗中仍坚持勘察阵地,《战地日记》里满是对战术的思考;创办国防大学时,他提出“高、新、宽、深”办学方针,首创军地学员混编的国防研究班,培养出大批既懂军事又通政治的复合型人才。他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至今仍是军队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薪火相传:精神遗产育时代新苗

在长寿镇新建的图书馆内,二楼整层作为张震藏书展馆,收藏着6100多篇文章和近3000册藏书。这些藏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红色基因的具象化呈现。这些承载着将军精神的红色文献,不仅是美育教学的鲜活素材,更是激励后人赓续红脉、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

张震将军用万卷藏书与一生实践诠释的革命精神,正跨越时空,在乡土间扎根生长,在人民心中绽放新光,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这份精神遗产,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让红色血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滚烫,让革命理想在美育浸润中生生不息。(周紫欣 罗骑尘 陈科亦 韦楚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