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旅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贵州交旅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20: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5日,贵州省交旅融合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十四五”以来,贵州坚持“交通为旅游赋能、旅游为交通增值”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快进”旅游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贵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铁路里程425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808公里,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航道里程3954公里,“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大通道加快打通;民用航空机场形成“一枢十支”格局,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是全国两个“市市有机场”的省份之一。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强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贵州强力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包括桥旅、路旅、航旅发展,全省3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72%,4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1%,5A级景区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其中,“桥旅融合”引领山地旅游新范式。贵州交通成体系攻克了山区千米级悬索桥、大跨径斜拉桥、连续刚构桥等一批关键建造技术,形成一整套重大桥隧整体建造技术输出机制,铸就贵州桥梁品牌。在景观设计上,桥旅融合项目充分考虑地域特征,以地方(民族)文化为内核,以桥梁景观为延伸,以环境景观为烘托,注重与环境和谐共生。此外,还围绕世界级桥梁打造世界级旅游标识,打造了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和花江峡谷大桥等桥旅融合项目,丰富拓展极限运动、科普研学、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

“路旅联动”促进沿线产业新发展。一是聚焦地域特色。结合世界自然遗产地、少数民族村寨、喀斯特地貌等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风景道等旅游风景道和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强化主题打造。全省高速公路打造了以S63凯雷高速西江服务区、G75重遵复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娄山服务区为代表的“交通+”多种产业融合新型服务区。三是深化产业联动。打造集旅游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为一体的旅游公路,湄潭27°茶海路以路为媒、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十大最美农村路”,黔东南州“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围绕“黄小西吃晚饭”“村超”“村BA”等重点旅游资源,加快“多彩贵州1号旅游公路”试点路段建设,年内再打造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持续丰富路旅融合业态。

近年来,“运游融合”正在打造运输服务新体验。为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小型化、品质化、个性化出行需求,2024年贵阳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小车小团服务试点,并以点带面迅速推广至全省,形成“定制化行程+高品质服务+灵活调度”等多元化、多层次经营模式,深受广大旅客欢迎。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周力介绍,2024年至今年6月,全省已完成小车小团包车订单11万单。开展小车小团以来,全省车辆增速迅猛,目前全省已有小车小团车辆2500余辆,其中今年以来新增400余辆。此外,还打造“飞阅贵州·支支串飞”联程联运服务平台。依托“一枢十支”机场布局,创新推出“支支串飞”旅游模式,实现游客快速便捷地穿梭于多个旅游目的地。2024年,推出“干支联动·支支串飞”航线组合10条,累计开行景区直通车207条,有效串联起重要景区景点,让游客充分感受“飞阅贵州”的精彩。

下一步,贵州将继续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化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丰富交通旅游产品供给,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罗思扬|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