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电信学院“三下乡”:协同育人促成长,多元实践育新人

长江大学电信学院“三下乡”:协同育人促成长,多元实践育新人

来源:鲁网 2025-07-15 13: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6日,长江大学东校区十二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融合文、理、工、医多学科优势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来自校内及社区商会的近百名青少年走进特色课堂,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根脉、感受科技前沿脉动,切实感受到高校服务社会、协同育人的时代担当。

以上为主会场开场/褚好、杨思雅供图

本次活动以"双协同"机制为核心,构建了多维互动的教育生态:一方面通过跨学科志愿者团队的深度协作,实现文理医工的知识融通;另一方面搭建起服务对象与社区、学校的立体化协同平台,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育人共同体。在"协同创新+精准服务"的双轮驱动下,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打造出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课堂。

中医带领小孩子辨识中药/孙敬涛供图

文理协同方面,电信学院团队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古典文学相结合,以《送元二使安西》为教学载体,通过动画情景再现与数字诗画创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理工团队则整合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出雾化加湿器DIY、"海底火山"反应实验等系列STEM课程,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医教协同方面,心正健康教育团队与教育专业志愿者紧密配合,将"治未病"理念转化为趣味健康课程,通过情景模拟、穴位探秘等互动形式,构建起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教育的桥梁;科教协同方面,科技团队联合工程实训专家,以模块化电路板、智能步进电机等教具为载体,打造"做中学"的科技启蒙课堂,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这种多学科交叉、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学科壁垒,更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了"1+1>2"的教育增值效应,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图3志愿者讲解水果电池/刘奥夫供图

图 4小朋友展示诗词绘画作品/王婷凤供图

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之旅,更是长江大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写照。学校以“三下乡”为桥梁,打通专业课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壁垒,实现“高校—社区—学校”三方联动,构建起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基层育人力量持续增强。活动积极回应城乡教育资源不均问题,让更多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拓宽眼界、增强本领、涵养家国情怀。

此次“三下乡”是长江大学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更是高校服务社会、推动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擦亮“三下乡”社会实践品牌,推动高质量育人体系落地见效。

未来,长江大学将继续拓展社会课堂边界,优化协同育人机制,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更具温度的实践行动,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青春华章。(赵蓉 涂君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