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杏林之翼”团队到湖南宁乡市东湖塘镇,开展为期1周的“三下乡”服务活动。活动以中医诊疗为核心,融合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与政策宣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让杏林薪火温暖了千家万户。
多元服务惠民生 岐黄仁术解民忧
协调东湖塘镇在镇政府大院、社区党群中心等四大服务阵地,开展中医诊疗、急救培训、调理养生等7项服务,惠及群众逾800人次,切实解决了群众健康的急难愁盼。
师生诊疗团队针对村民常见的慢性病、颈肩腰腿痛等,耐心细致望闻问切、辩证开方,并进行拔罐、艾灸、推拿按摩等特色治疗,缓解村民病痛。年逾古稀的刘大爷,被腰椎顽疾困扰多年,经过师生精准施治,疼痛明显缓解,他欣喜地说:“这腰背上的沉重大石,好像真被卸下不少,中医真是行,谢谢你们!”
宣讲团队培训指导群众练习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只会干着急,现在学会了这些技能,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村民道出了参训者的普遍感受。同时教授八段锦功法12场,帮助群众强健体魄;普及养生知识、发放中药香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化为守护健康的坚实堤坝。村民张阿姨感慨:“不用出村就能看中医,还学到养生知识,党和政府真是想到咱心坎里了!”
红色非遗润初心 文化传承铸根魂
活动间隙还组织了红色教育与非遗体验活动,让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学子们走进刘少奇故里,重走王家湾调研路,聆听专题党课,深刻感受伟人心系人民、实事求是、勤政朴素等精神风范。学子参观后纷纷表示“刘少奇同志的高尚品质深深感染了我们,先辈矢志为民,吾辈学医当心怀苍生疾苦,学好经典技能,提高诊治本领”。红色教育锻铸了青年学子医心向党的根基和济世惠民的医魂。
非遗传承课堂上,麻山锣鼓传承人现场教学,学生们亲身体验演奏技艺。传承人罗老师说:“这锣鼓谱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就像中医诊病,讲究阴阳调和的节奏与火候”。非遗鼓点与中医智慧碰撞出别样火花,让学子们不仅学习了古老技艺,更激发了传承中医国粹的责任感。
校地合作谋长效 青春力量促振兴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师生调研团队走访4个片区,发放问卷500份,聚焦中医文化普及、非遗文化保护等收集数据,为镇域医疗资源优化和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宣讲团队走遍5个片区,解读资助和医保政策等,让政策之光照亮村民健康路径。中医学院还与东湖塘镇达成三项长效合作意向。一是建立“中医健康驿站”,提供不断线服务。二是共建麻山锣鼓校园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发展。三是提供调查报告,助力优化乡村医疗文化资源。
同学们纷纷表示,三下乡活动将课堂所学化为惠民实效,在服务中收获了成长,在奉献中感受到快乐。诊疗团队的林同学感慨:“当看到自己做的治疗缓解了老爷爷的痛苦,那份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助力的成就感,坚定了我研习中医的信念。”宣讲团队陈同学体会到:“乡亲们渴望的眼神让我明白,普及急救技能是何等紧迫而有价值。”
东湖塘镇党委书记刘家琛说:“此次活动既为群众送服务,也为院校育人才,青年学子用专业所长服务乡亲的情怀,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青春动能。”今后,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充分发挥中医专业优势,组织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服务群众、锤炼本领,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为健康中国挺膺担当。
(赵怡杰 张豈荣 董恩泽 朱泳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