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市店口镇阮市社区的中心区域,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店,安静地立在一条经历过繁华、也沉寂多年的老街上。推开卷帘门,货架规整、灯光明亮、收银台上的双屏机闪着数据的光。店主阮灿军,就站在柜台后,笑着说:“这里啊,以前是镇政府门口,最热闹的地方。”这片街区曾经是的“心脏地带”——市场、银行、药店,全围着这里打转。可时过境迁,曾经的镇改成了社区,行政区域调整、市场搬迁,来来往往的脚步声,却不如当年密集了。“这里变了,生意的做法也得变。”阮灿军没感慨太久,他把摊子继续扎在了老地方,也悄悄开始了新一轮的算账方式。
老街小店,用数据打开新门路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阮灿军说这话时,指了指身后的双屏收银机。每天营业结束后,他会打开系统后台,看一眼当天的动销排行,再对比一下前几周的销售走势,“哪种矿泉水是村里小球员爱喝的?哪种烟是早上买得最多的?什么时候该补货、怎么陈列、价格调到哪……都不是拍脑袋的事。”
图为阮灿军正在查看店内的经营数据分析
店里装了刷脸支付的设备,也开通了聚合支付,“无论是阿姨用微信、叔叔用支付宝,还是年轻人刷脸一扫,不耽误一分钟。”结账快了,顾客满意了,回头客也多了。他还通过平台数据,观察不同时段不同商品的偏好变化,对节假日、高温天、比赛日等节点提前备货,“提前看懂了节奏,才不会错过生意。”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不只是收银的提速,更是一套属于小店的“数据仪表盘”,让阮灿军在曾经热闹如今冷清的老街上,照样看得清、算得明、走得稳。
篮球场边,做起“热闹生意经”
真正让他的店重新“火”起来的,是一场球赛。去年夏天,村BA火遍诸暨各个乡镇,阮市社区的篮球场也办起了比赛,球场离阮灿军的便利店不过两百米。原本冷清的街口,忽然热闹了起来。“有观众、有队员、有啦啦队,就有流量。”他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比赛前一周,他就开始调整店里的陈列结构,把冷饮、矿泉水、运动饮料、纸巾、零食都搬到了最显眼的位置,还设置了“球赛套餐”——“看球三件套”:两瓶饮料、一包薯片、两根冰棍,价格实惠又方便拿走。比赛当天,他在门口拉起横幅,还搬出折叠桌临时设摊,开在了球场对面。队员来买水、观众来买零食,小小铺位一天能卖出平时三天的货量。
图为阮灿军调整店内陈列结构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观察出规律:“球员比赛前喝功能饮料,观众比赛中买零食,比赛结束后爱买雪糕。”这种观察,成了他后来做节日活动、办小促销的宝贵经验。“有流量,就要接得住。”那场村BA之后,不少人记住了“篮球场对面那家店”,就算比赛结束了,便利店的人气也没散去。“这条街又热了起来,虽然不如老市场那样喧哗,但这股热气是我自己一点点烘起来的。”
老邻里情,做足“新社区服务”
当然,生意的“复苏”不可能只靠一场比赛的热度。阮灿军很明白,老地方想焕发新活力,得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如今,他不仅是便利店老板,还是社区团购的“带头人”。居民在群里下单,他帮忙整合、对接供应、及时配送。“年轻人上班没空,老年人不会操作,我来做个中间人。”从水果、牛奶、粮油,到日用品、节日礼盒,他都一一帮大家打理好。送货上门是他最近两年坚持下来的事,送货过程中,他也顺带打听邻里有什么需要,有时帮人带点药,有时顺便捎个快递。
图为阮灿军核对社区团购的商品
老街曾一度沉寂,而阮灿军用一份细致、一点韧劲,悄悄把服务做了出来。阮灿军不是张扬的人,但他有一股不肯服输的劲。他常说没有下行的经济,只有不上心的店。这话听着简单,却是他多年经营总结出来的真理。面对人流锐减、环境冷清,他没有抱怨,而是开始学系统、调陈列、跑团购、送上门,让一家再普通不过的便利店在老街口重新站了起来。老镇在变,街口在变,但阮灿军的这家店,像一口钉子,钉住了这里的烟火气,也钉住了一个零售人不服输的背影。(包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