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民众街道:这片“稻”梦空间,邀您来打卡!

中山民众街道:这片“稻”梦空间,邀您来打卡!

来源:鲁网 2025-07-14 14: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广东中山火炬民众街道,七月暖风裹挟着稻香,将广袤田野染成金色海洋。不少市民趁着闲暇时光,慕名来感受“归隐田园”的悠然。

民众街道新建村文化广场旁,连片的水稻密植示范田,整齐有序的稻穗低垂,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作为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新建村在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内,通过“农业+文旅+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密植示范田长出增收新希望

去年,在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新建村成功打造109亩水稻合理密植增产增效示范基地,通过科学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通过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重点推广精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这片示范田粮食进一步增产。

“这里不仅是优质稻种的‘博览园’,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试验田,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模式,实现减肥、增产、增收的绿色农业目标。”项目负责人介绍,示范田汇聚了优质香稻品种莉香占、南晶香占、黄香丝苗、香禾优细丝苗,高产稳产品种黄广农占、禾广丝苗、粤禾丝苗,特色功能品种粤特油占、双黄占等26个特色优质水稻品种,采用1.60万穴/亩的机插密度,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预计较常规插植密度可增产20%以上,比传统种植每亩增产100斤以上。同时,通过精准施肥管理,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节本增收100元以上,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据了解,密植示范田的打造,既是民众街道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下一步,民众街道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争取从专家的试验田转变到农民的生产田,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总产水平,助力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露营+亲子研学”乐享稻田野趣

凭借“露营+亲子研学”的特色组合,这片稻田还成为市民朋友驻足休憩的热门之选。

每逢节假日,众多市民朋友都前来拍照打卡,在稻田旁的观景台搭上简易帐篷,感受欢乐的田园野趣。 孩子们在稻田“撒泼”,不时传来一片欢声笑语。“看到朋友圈,很多人晒搭着帐蓬一家大小坐在田边烧烤,看稻浪、闻稻香,感觉特别舒服。”市民梁陈小姐在这里感受到儿时的美好时光。

“稻”梦空间打造农业观光新体验

金黄的稻浪、整齐的田垄,田间有水泥路过道,也有田间小径,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新建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109亩水稻密植示范田除了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搭建了稻田观景台和生态栈道,同时,周边还配套有村文化广场、香山书房等基础设施,这里已成为不少市民朋友周末遛娃、拍照打卡的‘新宠’。”

据介绍,水稻密植示范田丰收在即,即日起至水稻收割前(预计7月20日左右)是最佳观赏期。近日,他们将向学校、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团体开放预约免费讲解参观服务,打造成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高产展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示范区,“我们会提供免费讲解、田间导览和有偿餐饮配套等服务,让大家了解水稻的生育周期和培育技术。”

新建村村委会欢迎学校、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团体预约来此打卡,并提示自驾游客:导航至民众街道新建村文化广场即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