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7月7日至7月10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知行文旅”实践队成员深入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多彩乡村 向新而行”为主题,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文化传承、产业调研、文旅规划三大领域展开深入实践。通过探非遗工艺、寻红色足迹、解产业发展、采自然风光、设计文创产品和精品路线等多维行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聚“双百”力量,助乡村振兴
“知行文旅”实践队首站来到岐岭镇政府,举行“百千万工程”结对签约仪式。岐岭镇团委书记杨丹与实践队指导老师共同签署了结对共建登记表,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围绕“百千万工程”实施要求,就政策宣讲、文旅规划、产业帮扶等结对任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后续合作细节达成共识,共同助力岐岭镇乡村振兴。
访红色足迹,传革命基因
开国中将曾国华的故居位于岐岭镇凤凰村,实践队专访曾国华将军故里,通过故居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图文展板展示,深入了解了曾国华将军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开国中将的传奇人生。实践队队长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探非遗酒香,解南薯产业
7月7日至7月9日,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访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和福悦农业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探寻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在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通过工作人员讲解,实践队员参观了百年酒窖,沉浸式学习传统酿酒工艺,了解长乐烧酒“非遗”酿造技艺,从选粮、发酵到蒸馏、陈酿,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在酒文化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图文展陈、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了长乐烧酒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7月9日,实践队来到岐岭镇黄福村福悦农业有限公司,参观百香果、沃柑种植基地,重点调研了南薯粉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公司董事长赖悦东亲自为队员们讲解种植经验,分享了他们开垦荒地、土地集中租赁、专研种植技术、精炼薯粉加工成长创业宝贵经验。如今,福悦农业的南薯粉已成为五华县家喻户晓的特色食品,走进广大老百姓的餐桌。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指导老师从文旅融合角度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企业依托种植基地发展“农业观光+研学旅行”的新型业态,并与企业负责人初步探讨了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可能性,希望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的深度对接。
观岐岭美景,品多彩乡村
在整个下乡过程中,实践队员顶着炎炎烈日,穿梭在岐岭镇的山水之间,肩负“文旅路线规划与文创IP开发”的使命,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镜头记录“岐岭小三峡”、罗经古道、荷花池的每一处风景。实践队员感慨道,“只有真正走进这片土地,才能设计出打动人心的文旅产品。”
实践活动一晃间已经结束,但实践队员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带着岐岭镇的红色基地、青山绿水、特色产业的深刻记忆,队员们已投入新一轮的创作与规划:文旅产品设计、旅游规划图绘制和调研成果转化。此次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调研实践,更是一次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王瑶、卢彩、沈贵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