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奉献暖童心 合工大宣城校区学子雷锋超市播撒环保与成长种子

青春奉献暖童心 合工大宣城校区学子雷锋超市播撒环保与成长种子

来源:鲁网 2025-07-14 12: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宣城,2025年7月12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宣城市宣州区雷锋超市,为周边20余名儿童送上了一场集课业辅导与环保科普于一体的公益课堂。队员们以青春之力传递知识温度,用生动实践播撒环保理念,让雷锋精神在互动中悄然传承。

图1队员们在雷锋超市前合影

作业辅导:当"小老师"遇见"勤学者"

清晨的雷锋超市暖意融融,队员们提前布置好场地、排查安全隐患,化身"小老师"等候孩子们的到来。刚入座,孩子们便捧着暑假作业围了上来,语文生字的读写困惑、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英语单词的含义辨析……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小老师"们俯身细讲,从例题拆解到思路引导,耐心程度丝毫不输专业教师。

"这道数学题我想了好久,哥哥一讲我就懂了!"一名小朋友举着作业本笑道。课堂上,孩子们从起初的羞涩到后来主动举手提问,互动氛围愈发热烈。"被孩子们信任的感觉很奇妙,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们充满动力。"团队成员谈及感受时,眼底难掩笑意。辅导间隙,"小老师"们还拿出环保主题书籍,鼓励孩子们分享故事,在阅读中悄悄埋下探索世界的种子。

图2"小老师"们在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垃圾分类:让环保知识"活"起来

作业辅导结束后,垃圾分类课堂以"地球妈妈生病了"的趣味故事拉开序幕。"乱扔垃圾会让地球妈妈难受,而垃圾分类就是治愈她的魔法哦!""小老师"的比喻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他们用"四个家"的形象说法讲解分类标准:蓝色"回收屋"收纳可回收物,塑料瓶、旧报纸在这里能"变身"再利用;绿色"食物房"装着果皮、剩饭等厨余垃圾,会变成滋养土地的肥料;红色"危险区"存放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需要特别处理;灰色"其他箱"则收纳脏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为帮孩子们记忆,"小老师"们带领大家朗读自编口诀:"蓝桶蓝,可回收,纸张塑料好朋友。绿桶绿,厨余类,瓜果菜叶变肥料……"朗朗上口的节奏让分类标准深植于心。最热闹的当属"垃圾分类大闯关"环节,孩子们手持代表果皮、塑料瓶的模拟卡片,争先恐后上台将"垃圾"送回"新家",回答错了就认真听"小老师"的讲解,在欢笑中巩固了知识。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仍围着"小老师"们叽叽喳喳:"老师,废作业本是蓝色桶吗?""吃完的雪糕棍算厨余垃圾吗?"团队成员们一一解答,还引导孩子们翻阅环保书籍寻找答案。临别时,有孩子将自己画的图画塞到队员们的手中,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纯真的感谢。

图3图4图5"小老师"们在向孩子们科普

图6孩子们送给"小老师"们的画

青春担当:让善意与理念共生长

此次公益课堂,既是合工大宣城校区学子践行"三下乡"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双向成长的旅程。队员们用专业与耐心助力儿童暑期成长,更在孩子们的笑容中读懂了"奉献"二字的重量。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不仅教给孩子们知识,更在传递一种信念——爱护环境、帮助他人,这些小事会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阳光透过雷锋超市的窗户,照亮孩子们认真的脸庞与队员们忙碌的身影。这场由青春力量搭建的公益桥梁,正让环保理念在童心扎根,让雷锋精神在实践中延续,为这个夏天写下温暖而有意义的注脚。(郭梓欣)

图7队员们在校门口合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