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收官展映圆满落幕

7月10日上午,2025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落幕。

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收官展映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3: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4日电 7月10日上午,2025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落幕。活动历时3个月,共邀请了来自35个国家103位外国青年与10位外国指导教师,围绕"创意、创想、创造"主题,陆续在中国10个省区市完成103部纪录短片。外国青年们深入探索,用镜头捕捉中国大地上的诗意旅行、美食文化与自然奇观,向世界展示多维度、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在致辞中高度评价"看中国"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康震教授表示,2025年,"看中国"邀请35国青年赴多地,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艺术创作记录中国在乡村振兴、非遗活化、科技赋能等方面的发展。

项目构建了"三级传播体系":一、独特视角叙事:外国青年解构中国文化符号,增强故事亲和力;二、技术赋能表达:运用AI、AR/VR等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呈现;三、中外合作闭环:通过"1+1"模式实现文化共同解码与国际传播,有效改变外国青年对中国的认知。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项目创始人黄会林先生在致辞中强调,"看中国"不仅是了解中国的窗口,更是中外青年相知相识、用光影书写命运共同体的盛宴。项目汇聚了越来越多知华友华的国际师生,共同描绘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映仪式放映了《残卷,知己,流年》《心间琴音》《海止之境》《哪吒》《钢铁之下的脉动》《两代人的赛道叙事诗》等六部代表不同视角和艺术风格的外国青年"看中国"作品。

阿根廷青年导演Carlos Ángel Luppi的《残卷,知己,流年》以独特视角诠释纸质书店在当下社会的价值意义,美国青年导演Lina Asmara Barclay 的《心间琴音》用塔城手风琴勾勒民族记忆传承画卷,以琴键之声抚平语言文化隔阂;西班牙青年导演Jon Kareaga Mancisidor在《海止之境》中将镜头对准离岸水产养殖平台,通过沉浸式影像对比水下网箱鱼群与潜水工人的生活,探讨束缚、劳动与人类对自由的永恒渴望;克罗地亚青年导演Marko Plejić的《哪吒》透过孩童的双眼,将传统武韵与童真交织,讲述刚柔并济的故事;印度青年导演Krishnungshu Gangopadhyay执导的《钢铁之下的脉动》,追溯首钢园区从工业历史遗迹到建筑精神重塑的历程;韩国青年导演 Gilwoo Jeong的《两代人的赛道叙事诗》则通过父子间的互动,既展现北京赛车文化的历史脉络,也勾勒出新时代的代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金海娜分别对作品进行点评。王义桅教授指出,这些作品共同诠释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身份,通过外国青年的新鲜视角,既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金海娜教授认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通过青年视角打破文化隔阂,让观众看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中国。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