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谱 | 白求恩:火线旁的“手术台”就是他的战位

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

抗日英雄谱 | 白求恩:火线旁的“手术台”就是他的战位

来源:央视网 2025-07-12 14: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

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正在加拿大和美国为西班牙募捐的白求恩在讲演中表示,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那里的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

1938年1月,白求恩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历经艰难险阻,白求恩一行于3月底到达延安,并提出要到抗日前线去。随后不久,白求恩便奔赴晋察冀军区。那时,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是白求恩带来了一整套外科手术器械。在这些医疗器械中,有一个外形像一座桥的药驮子被白求恩起名为“卢沟桥”,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的抗战。

白求恩带领的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疾,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938年11月,八路军359旅在广灵公路伏击日军,他将急救站设在离前线不到5公里的地方。在40个小时里,他连续做了71例手术。1939年2月,他率“东征医疗队”配合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在冀中4个月里,他行程750公里,做手术超过300次。1939年10月,日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白求恩毅然推迟了回国为中国抗战募捐筹款的行期,全身心投入反“扫荡”斗争。

白求恩把手术台设在了离前线不足3.5公里的孙家庄小庙。敌人的炮弹不时落在手术台前后,白求恩依旧在他发明的“卢沟桥”药驮子搭成的手术台前专心手术。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孙家庄小庙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不慎被割破。他不顾伤痛,坚持战地救护。后因感染中毒,转为败血症。

11月11日,白求恩挣扎着坐起来,用颤抖的手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长信。他写道,亲爱的聂司令员,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我在这里十分愉快,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在这样的时刻,白求恩依旧惦记着工作,他写道,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患疟疾病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1939年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在中国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与世长辞,享年49岁。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饱含深情地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