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昨日,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

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1 15: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1日电 昨日,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业界专家学者和影片出品方及主创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对该片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叙事手法及拍摄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戏曲电影艺术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电影《庚娘》是一部剧本取材自《聊斋志异》篇目,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改编。影片由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艺术总监孟中华执导拍摄,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王冠丽担纲主演。影片刻画了一个嫉恶如仇、机智刚烈的传奇女子形象。

中史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仲呈祥指出我们需要舞台艺术的演出也需要戏曲电影,而戏曲电影有存在的传播中华优秀戏曲美学的美学精神和美誉传统的神圣性,同时另一方面又不能取代舞台演出。对于这部电影,一要充分理解改编者的深意,重视中华民族当代文化建设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亲历实践。二是关键要识才、爱才、重才,一部中华戏曲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讲就是中华戏曲家的作品史,再深入一步是中华戏曲各流派代表性艺术家的历史。要重视一个流派的代表性艺术家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拿出实际扶持他的办法来。三是天津电影制片厂在调遣自己的现代化语言优势,去彰显戏曲的美学魅力和优势方面的努力的尝试是值得敬佩的。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曲本身就是高台子,教育意义也很强,按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体现戏曲艺术的本体特点,相信这部戏曲会长远不衰,这个电影也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致辞中表示,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戏曲与电影艺术,既有电影语言的质感也有戏曲特点的精华,通过保留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特征,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画面剪辑、音效配乐打造出立体的人物塑造和完整的叙述表达,的确是一部戏曲与电影有机交融,相得益彰的上乘佳作。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总经理辛江致辞中表示,这版《庚娘》在艺术创作上独具匠心,剧情架构也是巧妙的删繁就简。在人物塑造上庚娘机智勇敢,重情重义的特点也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白派唱腔更为《庚娘》增色不少,通过细腻的演唱,将人物的情感如抽丝剥茧般缓缓道来,每一句唱词都能直击人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觉得影片剧本的改编是忠实于蒲松龄的原著把"大团圆"情节来铺陈展开,有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情节比较曲折,也比较丰满,叙事很流畅。

著名导演、编剧,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韩志君老师评价这部作品唱词改编非常精彩,王冠丽老师的表演将庚娘这个人物诠释的非常鲜活,总体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品。

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赵景勃认为,戏曲插上电影的翅膀才能飞得更远,天津电影制片厂在电影与戏曲结合方面做了很大工作,这部电影又推动戏曲和电影"联姻"向前走了一步,最后真诚呼吁电影界的朋友们对戏曲目前的状况多给一点关注和支持。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于兰表示这部影片从视觉上整体维护了戏曲美学理念,镜头语言和后期光影、水景等特效技术处理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和观赏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认为这部影片既保留了戏曲的本体魅力,又赋予了作品当代审美的张力。他指出戏曲电影的价值是既是传统戏曲的影像又是与电影媒介融合创新的实践。艺术特色就是扎根于戏剧的美学与人文的内核,创新就是用电影语言去激活传统故事的当代声音,希望今天的青年观众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情感共鸣。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