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实践队赴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实践队赴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7-11 15: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3日下午,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红色走读实践队走进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了于都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深刻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图1 为实践队员在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影

走进纪念馆,讲解员结合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陈列的遗物、感人的故事,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许多烈士的生平事迹与于都的发展变化。通过讲解员的叙述,队员们了解到于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与大革命时期于都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人民踊跃参加红军,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都儿女奔赴抗日前线、解放全中国,最后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于都人民大无畏的精神,每一段历史都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图2 为实践队员阅读革命烈士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特别介绍了馆内展示的一些烈士遗物,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介绍使队员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革命烈士们依然坚定信念,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看着这些烈士遗物,很难想象当年烈士们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这种精神太伟大了。”一位队员感慨地说。

图3 为实践队员观看革命烈士遗物

随后,讲解员带领队员们观看了纪录片。纪录片的生动展现让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于都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深刻地体会到于都如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烈士的事迹是一座座丰碑,必将与大地共存;他们的风范是一幅幅画卷,必将与日月同辉;他们的精神是一笔笔财富,必将造福于后人。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来到纪念板前,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祝福。“山河无恙,国泰明安”,短短八个字,凝聚了队员们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也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这不仅是一句留言,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担当。大家意识到,如今的安宁生活,正是无数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而传承他们的信仰,就是要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那份对家国的赤诚,把责任与坚守融入学习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图4 为实践队员书写留言

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红色走读实践队此次走进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不仅让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历史、感悟红色文化的宝贵机会。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将激励着南昌大学焕奎书院的学子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色精神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曾前程、杨文杰、黄萍供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