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铸魂“碳”新路,青年躬行“电”绿途

能源铸魂“碳”新路,青年躬行“电”绿途

来源:鲁网 2025-07-11 14: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创新驱动能源变革,青年力行方见真知。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池蓄‘碳’索”青年火炬手,以“1度电的绿色长征”为主题,走进南京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研学实践。团队紧扣学院储能设计研究方向,聚焦电化学储能技术产业化瓶颈,通过企业参访、产线观摩与动手实验,将课堂理论置于产业实景中检验与反思,探寻新能源发展路径,力促知行合一,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蓄积青年动能。

洞察行业痛点,聚焦技术创新

活动伊始,融新公司技术总监贾老师向团队系统阐述了电化学储能的战略地位及电池产业发展态势。专家指出,当前储能电池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等关键挑战,特别是在保障应用安全方面需求迫切。面对市场对更高安全性能电池的迫切需求,融新能源公司深耕技术研发,积极研发更安全、更环保、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电池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贾老师向团队阐述传统电池发展问题

触摸科研脉搏,见证智造力量

团队深入公司研发实验室核心区域,亲身体验其前瞻性布局。精密仪器不仅实时监测电池性能、解析材料特性,其数据更驱动着下一代技术的迭代优化。自动化生产线超越效率提升,为规模化发展构建了可复制的制造基石。

沿电池制备全流程参观,从材料筛选到智能组装与严苛检测,工程师清晰揭示了关键工艺与质控体系,更勾勒出一条贯穿始终的“技术路线图”:实验室创新构想如何通过严谨工程化,最终实现高性能产品的安全、可靠工业化落地。 这条清晰可见的“产业化路径”,生动展现了企业对“从概念到市场”全链路的卓越掌控力与创新驱动力。

贾老师向实践团成员展示电极组装材料

深化知行合一,点燃求知热情

带着企业研学的前沿洞察与创新火花,实践团成员立即投身校园实验室,在张贺贺导师指导下,聚焦电池材料制备核心环节,亲自动手展开实验攻关。从精确调控配方到反复优化工艺参数,团队成员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深度探索提升材料性能的科技路径。企业见闻中,实验室成果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壮阔图景,更坚定了大家将智慧融入国家所需、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激励着青年学子深耕新能源科技前沿,以实验室为起点,积极投入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用青春智慧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实践团成员进行电池材料制备实验

肩负时代使命,贡献青春动能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深受鼓舞,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必须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勇于探索创新前沿,才能担当起推动绿色发展的重任。他们将以此次“绿色长征”为起点,将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融入未来的学习研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为推动新能源产业进步、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池蓄‘碳’索”青年火炬手实践团成员合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