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传新韵,茶旅融合谱新篇,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实践团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传统村落传新韵,茶旅融合谱新篇,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实践团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来源:鲁网 2025-07-10 16: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30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安化县大安村,聚焦传统村落建筑与茶产业的深度关联,以青春创意激活古村文化生命力。

大安村现存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28处,其中吊脚楼12栋、风雨廊桥3座,均保留着“依山就势、枕茶而居”的建造智慧。团队实地勘测发现,吊脚楼底层架空设计可避免黑茶受潮,二楼木格窗便于通风发酵,正是当地先民根据茶产业需求独创的建筑形态;村东头的“茶马廊桥”桥面石板上仍留有当年马帮运茶的蹄印凹槽,曾是连接湘黔的重要驿站。“这些老房子不仅是住人的地方,更是黑茶文化的活化石。”村支书的话,让队员们意识到古建保护与活化的迫切性。

针对古建闲置、文化价值未充分挖掘的问题,实践团提出“建筑+茶旅”融合方案。在吊脚楼前搭建直播点,队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一楼存茶、二楼生活”的建筑特色为切入点,讲解黑茶储存与民居设计的关联;将风雨廊桥改造成“茶史讲堂”,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道繁华。团队还拍摄制作《古建筑里的黑茶密码》系列短视频,通过对比吊脚楼通风结构与现代茶储技术,展现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

用创新手段连接传统与当下,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的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助力古村建筑“活”起来,让沉淀的历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资源。(李芝惠 王晓凤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