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适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安吉余村走向全国各地。宁波市的永旺村和箭岭村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以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发展路径等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智慧治理模式。为深入贯彻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究“两山”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来自宁波大学马院的“智启甬城,只此青绿”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走进永旺村和大堰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当地特色地点,实地考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模式,将永旺村和大堰镇的生态治理运营模式进行对比总结,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推广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2025年7月3日上午,“智启甬城,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带着宁波市惠贞书院的30余名小学生,在永旺村开启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永旺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东部,属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以林带休闲、永旺花海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休闲文旅产业。
学子们带领青少年儿童们迈入的永旺村百年老祠堂,如今已是宁波市首个综合型“手艺人部落”。据介绍,当地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企业搭建平台,让老手艺通过品牌化生产销售,实现了手艺人增收、文化企业增效、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学子们讲述着家门口的变化:“现在村里有了咖啡馆、非遗工坊,我们既能守着绿水青山,又能在家门口挣钱,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永旺村的“四季花海”也早已名声在外。永旺村在保证粮食种植功能的基础上,轮种部分观赏性经济作物,丰富稻田景观层次,打造季季有花的四时美景。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向日葵花海,了解到永旺村以花海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以小见大带领学生在参观中体悟“两山”理念内涵。
7月4日,“智启甬城,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在大堰镇进行实地调研。上午,队员们实地考察了云上大堰馆,见证了其以云为兴起的光辉历史。随后,队员们和居民一起体验制作了当地特色美食木莲冻,体会其“舌尖非遗”的鲜活实践。下午,实践团队主要考察了箭岭村环境学习中心,了解了其创新性环保酵素技术与生态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箭岭村位于浙江省奉化市大堰镇,“箭岭环境学习中心”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的核心项目,是融合生态研学、博物会展、自然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环境功能空间。此次实践团队采取了介绍和访谈相融合的方式,学习总结了箭岭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经验,实地调研的结果如下:
首先,箭岭村学习中心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价值。箭岭环境学习中心作为“两山”理念转化的重要窗口,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培育了一系列特色生态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例如,箭岭村植物资源丰富,当地村民借此发展了灵芝种植产业。队员们在箭岭环境学习中心工作人员李挺带领下,观看了大堰镇生态纪录片并且近距离接触灵芝标本。箭岭居民将孢子粉与灵芝本体分开采集售卖,既保证了消费者体验,又为当地带来了收益。其次,箭岭村以教育赋能培育生态素养。箭岭环境学习中心以“生态教育”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乡风民俗,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在“两山”实践展厅,队员们通过纪录片、实物展示等形式,了解了箭岭从垃圾围村到零污染村的蜕变过程。最后,箭岭村致力于打造箭岭生态环境品牌。箭岭环境学习中心注重生态环境品牌的打造,创造性发展了环保酵素技术,将垃圾变资源,打造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农业品牌化。在学习中心,队员们共同体验了由酵素制作的水蜜桃香皂并对其一致好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箭岭村实现了经济价值的长远发展。学习中心获得了“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等称号,还成功申请到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箭岭环境学习中心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这两天的调研,队员们感悟到:永旺村和箭岭村在针对生态问题上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是对“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永旺村将“两山”理念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其通过系统性环境整治,发展循环农业,将昔日的垃圾场华丽变身为四季花海景观;通过市场化运作,使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过程。同时,其利用郊区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耕地资源克服了生态资源不足的劣势。箭岭村的实践则从另一个维度印证了“保护就是发展”的深刻哲理。该村通过“零污染”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同时将环保酵素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酵素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将环保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两山”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发展智慧。
两村虽然发展路径具有差异,但都殊途同归地揭示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找到适合本地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和创新路径。永旺村通过空间重新规划和产业创新激活了生态资源,而箭岭村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治理挖掘了生态潜力。而作为两个迥异又相似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不同的路径: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可以借鉴永旺村的产业融合,来盘活土地资源;而在偏远地区,箭岭村的低成本环保模式则更容易复制。
因此,只有当我们将生态环境视为发展的优势而非制约因素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渠道,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
作者:“智启甬城,只此青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