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未成年人清朗健康的成长环境,近期,安徽池州贵池区烟草专卖局积极行动,创新宣传形式,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制品及电子烟侵害”的课堂搬进社区、深入家庭、扎根校园,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宣传拳”,编织起一张坚实的防护网。
社区课堂接地气,识破“伪装”护家门
“奶奶你看,这个小熊糖一样的东西,同学说是电子烟!”在府学社区,王明同学指着展台上花花绿绿的“玩具”式电子烟,惊讶地对奶奶说。这正是贵池区局联合府学社区举办的“认识烟草危害,守护社区幼苗”主题宣讲活动现场。
宣讲员方园拿出查获的多种形态的电子烟实物,特别是那些伪装成文具、玩具、糖果的款式。“大家看,这种像支笔,这种像块橡皮,甚至还有做成卡通挂件的。它们外表可爱,内里却藏着尼古丁,对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危害极大!”
“哎呀,这要不说,真以为是孩子玩的玩具呢!以后可得多留个心眼,不能让孩子随便收不明不白的东西。”王明奶奶拉着孩子的手,心有余悸地说。
社区网格员张丽丽也表示:“这次宣传太及时了,给我们提了醒。以后巡查时,看到小卖部卖这些‘奇怪玩具’,一定多问一句,多管一管。” 社区宣传筑牢了未成年人生活圈的第一道防线,提升了识别与防范意识。
家访沟通心贴心,筑牢亲情“防火墙”
宣传不仅进社区,更要入户入心。贵池区局的宣传小分队联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家庭进行了入户宣传。在居民曹爱芳家,工作人员递上了图文并茂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宣传手册。
“曹姐,您知道现在有些电子烟就放在网上卖,孩子用零花钱可能就偷偷买了。味道甜甜的,孩子容易好奇。”工作人员饶海波语重心长地说。
曹爱娟翻看着手册上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的示意图,眉头紧锁:“以前总觉得电子烟比卷烟危害小点,真不知道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我家那小子最近老躲屋里,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几天后,饶海波收到了曹爱芳的回访电话:“饶同志,谢谢你啊!我跟孩子好好聊了,也检查了他的书包和零花钱去处。他说班上确实有同学在讨论那个‘水果味’的东西,幸亏我及时知道了!以后我一定多关注、多沟通。”
家庭走访,将科学的认知和沟通的技巧送进家门,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筑起了一道基于理解和关爱的“防火墙”。
校园宣讲活形式,争当健康“小卫士”
校园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在实验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与法‘童’行 ‘未’爱护航”主题班会正在进行。贵池区局工作人员化身“健康老师”,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展现样品实物,揭露电子烟的营销陷阱和对身体的真实伤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吸一口这种‘水果味’的烟雾,可能就吸入了几十种有害化学物质。”屏幕上触目惊心的实验对比图,让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呼。
互动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如果发现同学偷偷尝试,该怎么办?”“怎么拒绝别人递来的电子烟?”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拒绝技巧。
班长李杰课后认真地说:“以前觉得电子烟很‘酷’,现在知道它一点也不酷,是在伤害自己。我不仅自己不会碰,看到有卖的或者同学抽,我还要告诉老师和家长!”
班主任吴昊感慨道:“这种形式的宣传效果特别好,孩子们听得进、记得住,还主动成了我们的小小监督员和宣传员。校园的‘无烟’氛围更浓了。” 校园宣讲,不仅普及了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责任感,让健康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
保护未成年人远离侵害,是全社会的责任。走进社区、家庭、学校,就是希望打通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认知覆盖未成年人成长的每一个环节。看到孩子们能识别伪装、家长们提高了警惕、学生们主动拒绝,这正是我们宣传工作的最大成效。(池州市烟草专卖局:吴姚、汪晓芬、姜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