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兴:乡村振兴路上的“实干先锋”——记驻大有村第一书记李东

湖南资兴:乡村振兴路上的“实干先锋”——记驻大有村第一书记李东

来源:鲁网 2025-07-10 12: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南资兴市州门司镇大有村的田野间、院坝里、施工现场,常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步伐坚定的身影。他是郴州市烟草专卖局驻大有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也是工作队队长李东,从2024年抗灾一线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场,这位基层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乡土,在矛盾调解、防灾减灾、基建攻坚、规划引领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调解“心”法:把矛盾化解在烟火日常里

(调解矛盾纠纷现场,左数第二位为李东)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慢慢说……”在大有村的农家院坝里,李东正和几位村民围坐谈心。这样的场景,是他驻村工作的日常写照。

乡村振兴,和谐为先。邻里间的矛盾多因土地边界、用水纠纷等小事引发,但若处置不当,极易升级为“心结”。为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李东给自己定下“三个一”原则:“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茶水暖心”。一次,两户村民因菜地灌溉用水起了争执,差点动手。李东得知后,连续3天上门,白天跟着下田看水流走向,晚上拉着双方唠家常。他搬出《村规民约》,又讲起“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错峰用水、互助灌溉”的约定。如今,这两家人不仅冰释前嫌,还成了产业互助的好搭档。

“调解矛盾,靠的不是‘压服’,而是‘共情’。”李东说,他常把自己当“村里人”,蹲在田埂上听诉求,坐在门槛上解难题,让“硬纠纷”化作“软和解”。驻村以来,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20余起,让大有村的邻里关系更和睦,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和谐根基”。

防汛前线:做群众的“安全守护者”

(防蝴蝶台风紧急动员灾害点群众撤离避险)

2025年夏,“蝴蝶”台风逼近,大有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里,李东的身影格外忙碌。他带着队员挨家挨户敲锣喊话:“台风要来了,大家赶紧转移!”,一位独居老人执意不肯离开,李东没有强行劝说,而是指着墙面上的细微裂缝:“叔,您看这墙都裂了,台风一来危险得很。您放心,等台风过了,咱帮您把屋子拾掇好!”他又叫来村医帮忙打包常用药,联系邻居照看家禽,终于说动老人。随后,他背起老人就往安置点跑,直到把人安顿好才松口气。

防灾减灾,重在“防患于未然”。经历2024年“格美”台风救灾,李东更明白:“提前一秒预警,群众就多一分安全。” 他牵头建立“三级预警机制”:联合村两委干部定期排查灾害点,给隐患户安装预警喇叭,组织村民开展防灾演练。在位于地质灾害点的村民家里,他拿着手册给老人讲解:“下雨天别往山坡下走,家里发现裂缝要赶紧报信……”通俗易懂的话,让防灾知识“种”进村民心里。

(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的村民进行防地质灾害宣传)

从台风来袭时的“紧急转移战”,到日常的“防灾宣传课”,李东把自己变成“移动安全哨”。驻村期间,他累计组织灾害点群众撤离5次,覆盖40余户309余人次,实现“零伤亡”。村民们说:“看到李队长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基建突围:打响致富路前奏

(现场解决民生路施工问题)

“这堆土方得赶紧协调清运,不然耽误工期!”在向阳路施工现场,李东站在土坡上,一边擦汗一边和施工队、村民沟通。这条贯穿全村的主干道,因资金短缺、征地纠纷搁置多年,是制约大有村发展的“肠梗阻”。

“要致富,先修路。”李东深知,基建滞后是乡村振兴的“绊脚石”。他主动对接镇政府、协调施工方,还带着队员挨家挨户做征地动员:“路修好了,大车能进村,你们的茶油、山货能卖得更远!”资金缺口大,他就积极争取烟草行业、政府的帮扶资金,又发动乡贤捐款。施工中遇到山体滑坡隐患,他蹲守现场三天三夜,协调地质专家制定方案,让工程“化险为夷”。

如今,民生路虽未完全贯通,但土方清运、路基加固等关键环节稳步推进,曾经搁置的民生工程正加速“破茧”。

规划先行:群策群力绘就振兴蓝图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下半年先把“民生路”修好,再搞个电商服务站……”在村民代表大会现场,李东和村民们围坐讨论,“2025-2027年发展规划”逐渐清晰。

乡村振兴,规划为纲。李东坚持“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他组织召开多场座谈会,把“规划笔”交到村民手中。从产业发展(烟草种植提质、特色养殖扩面),到人居环境(污水处理、路灯改造),再到民生保障(村卫生室升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每个项目都经全体党员审议、全体村民代表决议通过。

“以前觉得‘规划’离咱远,现在才知道,这是咱自己的‘致富图’!”村民代表欧扩昌拿着规划方案,笑得合不拢嘴。这份凝聚民智的规划,不仅明确了“短期攻坚”目标,更勾勒出“两年跨越”的蓝图,让大有村的振兴之路方向更明、步子更稳。

从抗灾一线到振兴战场,李东在大有村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实干突破瓶颈,把烟草人的担当写进乡村的山山水水。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像李东这样的驻村干部,正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是破解难题的“尖兵”,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基层沃土上耕耘,让“大有村”的未来真正“大有可为”。

(曾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