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到达卢沟桥前线的中国记者,“消失”于1937年

来源:侠客岛
2025-07-09 21: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撕破北平的宁静。一位25岁的青年,听闻日军悍然发动进攻的消息,与母亲和妹妹匆匆告别,奔赴战火纷飞的卢沟桥,成为了第一个到达卢沟桥前线的中国记者。

随后,他撰写出7000字左右的长篇战地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并洗印出卢沟桥、长辛店遭日军炸毁后的照片。这是最早、最详细的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报道。他就是方大曾,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称他为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中国摄影家协会认定他为中国全面抗战“第一照”的拍摄者。

方大曾纪念室建于保定,因为他的最后一篇报道写于保定。1937年9月,他向上海寄出了最后一篇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落款为“9·18写于保定蠡县”,最终刊登在1937年9月30日的《大公报》上。方大曾寄信给邯郸的亲属,表示要继续北上。

之后,方大曾便杳无音信,就此消失在纷飞的战火中。方大曾的外甥张在璇回忆,小时候他问外婆别人都搬新家了,咱们怎么不搬?“外婆说我不搬,我要等着我的儿子,等你大舅,因为我跟他约定了,他以后是要回来找我的。”从此,方大曾的母亲在这座小院里,守着这份承诺,一直等了32年,直到自己生命的尽头。(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