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例!南沙安置房项目凭模块化建造获容积率激励

广州首例!南沙安置房项目凭模块化建造获容积率激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9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珠江潮涌,南沙日新。在广州市南沙区大涌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建设者们正为早日实现居民的安居梦想奋力冲刺。这座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安置社区,近日凭借模块化占比达67.3%、层应用占比达83%的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获取6%容积率奖励的模块化建筑项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各地正在纷纷开展“好房子”探索实践。而广州提前布局,为“好房子”建设铺设快车道。

2024年,广州市重磅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明确将模块化建筑作为新亮点推动广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随后,《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和《模块化建筑认定指引(试行)》等配套文件接连落地,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6%的容积率激励,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依据和标准。

“政策本质是以空间换品质。”华南理工大学韩小雷教授解读,“中央倡导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平衡企业投入,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地,让‘好房子’来得更快一些”。

南沙大涌安置房项目由中建国际投资(广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模块生产和技术支持,主要包含2栋25层80米高的高层安置房及配套设施。

在珠海中建海龙制造基地,1276个混凝土模块正紧锣密鼓预制——这些长宽误差不超过3毫米的“建筑模块”,即将用于广州南沙大涌安置房项目的主体建造。项目总监王健介绍:“每个模块在工厂就完成结构、管线、装修集成,运抵工地直接吊装,整体建设时间可缩短60%,现场建筑垃圾也可以减少80%。”

工厂化生产也更好保障了房屋品质。六面体钢箱模块采用反打技术一次性浇筑成型,让卫生间实现“零渗漏”,外围气密性达国标最高8级;层间预留20厘米空腔,分户墙隔音值达57分贝,较传统住宅提升80%。“过去住房质量投诉最多的就是噪音和漏水,现在我们从源头锁定品质。”王健说。

新技术的早期应用常伴随成本挑战。如何能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让这种高效优质的建造模式具有持续的市场生命力?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建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通过创新运用容积率激励这一制度型工具,全力构建‘市场驱动创新、创新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民生’的高质量发展闭环。”

这一前瞻布局,让一本“民生账”达成了多方的效益共赢。于政府与居民而言,模块化建筑这一高效建造方式的引入显著缩短了建设周期,推动民生工程提速提质。由于政府容积率激励,企业不仅抵消应用新技术增加的成本,还有望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样,政府实打实的政策就形成了百姓受惠,企业得益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好房子”从两会热词变成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温暖。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