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财学子“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实践:奏响青春与乡村的奋进之歌

江财学子“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实践:奏响青春与乡村的奋进之歌

来源:鲁网 2025-07-08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27日至7月4日,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脉薪传·艺绘峡江”实践团深入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美育课堂:艺术启蒙与安全知识双融合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团以“美育+劳育”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房树人绘画测试”中,孩子们用彩铅勾勒家庭图景,队员通过笔触分析心理状态;“民族创意绘画”课上,孩子们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纹样为灵感创作;“画里有红——用色彩讲述革命故事”,队员们引导孩子们绘画天安门与五星红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安全教育环节,“红绿灯大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模拟路口奔跑中识别交通标识。红歌教学《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让孩子们在歌曲中歌颂党、感恩生活的内涵。歌曲《宁夏》教学,让孩子们感受音乐魅力,在歌唱中体会宁静意境。

深度调研:产业转型与民俗文化双解码

实践团兵分多路展开调研。在冷小燕果园调研“单纯种植”转型“农旅融合”的情况,并进行直播助农,为果园发展助力。采访全国劳动模范石玉莲的过程中,队员们跟随她走进甘蔗田、种植基地与科技小院。石玉莲从普通农妇成长为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领头羊”,她的奋斗历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走访当地农户时,队员们了解到峡江多民族聚居且融合了多地文化特色,村民们热情介绍婚嫁、丧葬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元素。

深度调研:产业转型与民俗文化双解码

金坪农垦馆内,1953年垦荒者使用的铁犁陈列在玻璃展柜,犁头磨损处露出金属光泽;毛泽东同志旧居总前委峡江会议会址中,煤油灯与长条木桌还原1930年会议场景,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洗礼,深刻领悟了“实事求是”的红色精神。在峡江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团队在金坪民族乡开展深度文化调研,参观了民族文化展示馆,了解当地多民族历史、民俗与技艺,与金坪民族乡小学师生座谈,探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挑战,并就教育资源优化进行交流。

健步行动:安全教育与乡土体验双结合

实践团联合共青团峡江县委、峡江县妇联以及蓝天救援队,共同发起了“健步丈量乡土路,安全守护生命”活动,活动中实践团在沿途设置了知识关卡,孩子们只有答对防溺水问题才能继续前行,安全要点就这样融入行进间的思考。蓝天救援队教官在鼓楼下演示心肺复苏技巧,邀请孩子们体验。随后进行“憋气挑战”,给孩子们带来了直观冲击,真切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

村晚盛会:青春歌声与乡土情怀双共鸣

群山环抱的露天集市上,金坪夏季“村晚”在暮色中开场。实践团与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队登上舞台时,队员们都拉着孩子们的手:“别紧张,就像排练时那样。”《宁夏》的旋律响起时,后台飘来果园方向的蝉鸣;红歌串烧环节,台下老人跟着节奏轻拍膝盖。当《红星歌》唱至高潮,现场观众举起的手机闪光灯如星海闪烁。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美育为笔、调研为墨,在峡江大地勾勒出多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从农垦馆的锈迹铁犁到果园直播间的助农数据,从课堂上的纹样拓印到村晚舞台的星光合唱,江财学子用专业实践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让青春足迹与乡土发展同频共振。

文/唐蕾 图/敖智 章艺馨 指导老师/肖勇 张美霞 谭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