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海洋 科技报国显担当——记武汉理工大学青年科技先锋鲁夏阳

青春筑梦海洋 科技报国显担当——记武汉理工大学青年科技先锋鲁夏阳

来源:鲁网 2025-07-08 1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新能源汽车与船舶制造领域,一位青年科技者正以创新成果改写行业技术格局——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本科生鲁夏阳,既是突破轮毂电机热管理技术瓶颈的科研先锋,其研发的复合型轮毂电机系统通过双循环油冷结构和热电转换模块的创新设计,将废热回收率提升至18.7%,综合节能效率提高36%;又是推动船舶制造绿色转型的技术实践者,设计的环保型爬壁喷漆机器人实现60%的喷涂效率提升和90%以上的VOCs回收率。他以“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完整研发闭环,以“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为信念,在海洋科技与绿色装备领域书写着青春篇章。

一、技术落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

2024年,鲁夏阳带领团队设计的《船用环保型爬壁喷漆机器人》一举斩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该项目直击造船厂两大难题:传统人工喷涂效率低下,且漆雾与VOCs造成严重污染。

“我们迭代了三代样机,最终实现了吸附力与灵活性的平衡”鲁夏阳介绍道。通过不断试验证明:这款机器人较传统人工喷涂模式喷涂效率提升60%,且其回收模块可捕捉90% 以上的有害气体。该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船舶工程》,目前正与相关造船企业对接产业化应用。

二、跨界成长: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的突破

学术研究之外,鲁夏阳还有另一个身份——芜湖意策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负责人。这家聚焦机械和新能源装备的初创企业,成为他实践技术转化的新舞台。

“我们突破了传统热管理系统的局限”鲁夏阳解释道,“通过柔性TEG回收模块与双循环油冷通道的协同设计,实现了散热与发电的双重优化。”团队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构建的梯度能带结构P—N结阵列,使塞贝克系数提升至395μV/K,单模块输出功率密度达到3.2W/cm²的创新高度。该系统通过模糊—PID复合自适应算法,实时调控冷却油流速与热电模块工作点,实现了96.7%的电能捕获效率。台架测试数据显示,系统废热回收率达到18.7%,较传统方案综合节能效率提升36%。这些突破性成果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正与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展开产业化合作。

“这项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提升”鲁夏阳强调,“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目前,团队正在开发第二代系统,重点优化成本效益比,目标是使该技术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产业落地方面,该系统已通过2000小时持续工况验证,其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功率等级的电机平台。鲁夏阳表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每个技术细节都需要重新考量可靠性、成本和生产工艺,这是比科研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三、深耕之道:在迭代中寻找答案

翻开鲁夏阳的履历,一组数据令人瞩目:本科期间申请/授权专利20余项,带领团队斩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赛大赛特等奖等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但在他看来,比荣誉更重要的是“持续迭代的能力”。

“海航赛的竞速船模前前后后三年间测试次数千余次”鲁夏阳回忆道,“从电机的选型到船体结构的优化,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验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的团队最终开发出兼具高速性和高可靠性的竞速船。

四、未来蓝图:做海洋强国的“技术工匠”

即将赴浙江大学深造的鲁夏阳,对未来的学术征程充满期待:“深造不是为了光环,而是为了站在更高的平台眺望更远的科技前沿。”这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始终相信,真正的创新源于扎实的学术积淀与开阔的视野。

“仰望星空时不忘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时牢记求是精神。”这是他对自己的期许。在鲁夏阳看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攀登学术高峰,更在于秉持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此精神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鲁夏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