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赋能乡村振兴——“东渠溯史,谷丘探兴”实践队在行动

探寻红色足迹,赋能乡村振兴——“东渠溯史,谷丘探兴”实践队在行动

来源:鲁网 2025-07-08 11: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日益彰显出强大的驱动力。近日,闽江学院“东渠溯史,谷丘探兴—闽山闽水共前行”实践队踏上了探寻红色足迹的征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基因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走进乌山风景区,缅怀革命先烈

7月3日清晨,实践队来到了云霄县乌山风景区。在这里,他们首先参观了乌山纪念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厚重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无畏。 随后,实践队与云霄县民政局老区办工作人员、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书记进行了座谈。大家围绕乌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 座谈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爬山前往卢刀墓,祭拜卢叨同志。在墓前,队员们鞠躬默哀,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

图为乌山纪念馆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祭拜卢叨同志。

参观谷文昌纪念馆,领略红色治理内涵

当天下午,实践队马不停蹄地前往东山岛,参观谷文昌纪念馆。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馆内陈列的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全方位展现了谷文昌同志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崇高风范,让队员们深刻领会到了红色治理内涵的强大力量,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参观谷文昌纪念馆。

探访向东渠,聆听岁月故事

7月4日早上,实践队来到了云霄县向东渠,参观向东渠事迹展示馆,并聆听了谢鹏志爷爷的精彩讲解。谢爷爷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向东渠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这条“生命渠”为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无数建设者们挥洒汗水、齐心协力开凿水渠的壮观场景,被这种集体奋斗精神深深震撼。 随后,实践队对谢爷爷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此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在采访中,谢爷爷强调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对实践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采访谢鹏志爷爷。

聚焦红色根脉,探索发展新路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着碎片化、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度不足、红色研学体验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东渠溯史,谷丘探兴”实践队以漳州市云霄县向东渠、乌山红色景区及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为实践载体,旨在通过系统性实地调研、历史脉络梳理与发展现状剖析,解构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构建“实地体验+理论研学+实践转化”的红色教育创新模型,探索红色基因赋能乡村发展的路径机制。

图为实践队员及老师与谢鹏志爷爷、北大教授的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它以革命旧址与建设史实为立体教材,构建起了具象化党史学习教育场景,有助于推动青年红色文化认同升级;以纪念馆为实践枢纽,实现了党史理论学习与乡村发展考察的有机融合;通过挖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的融合节点,打造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兼具历史厚度与实践可行性的青年解决方案,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与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强化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八闽发展”的使命担当。

红色足迹,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指引。“东渠溯史,谷丘探兴”实践队的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次初心之旅、使命之旅。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红色基因在八闽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图片授权:张文涵、任纾洁、王馨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