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论坛在贵阳举行

“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论坛在贵阳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6 17: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统筹谋划、全面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及相关领域改革。论坛围绕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展开研讨,交流国内外实践和多元化保护机制,探索流域生态友好发展模式。

论坛现场。龙章榆 摄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介绍了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创新。他表示,中国在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包括共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日益健全、跨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逐步增强了流域的系统治理水平和效能等三个方面。

“流域综合治理对生态系统、对大自然至关重要。”亚洲开发银行农业、粮食、自然与乡村业务发展分局处长萨纳斯·拉纳瓦纳分享了自然融资的关键环节,助力流域生态治理拓宽投融资渠道。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淡水保护技术总监卡洛斯·安德雷斯·罗格斯·普拉达从全球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案例入手,阐释“应该补偿什么”“应在哪里补偿”“需要多少补偿”等要点,分享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经验。

“共生、共治、共享!”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向平表示,在赤水河沿岸,茅台持续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间寻找平衡点、推动协同共进,让良好生态环境持续释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促进的路子。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期以来,贵州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探索建立健全省际间、省内重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其中,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小水电清理整治等是重要的实践探索。

论坛成果发布。龙章榆 摄

论坛举办发布仪式,发布了《赤水河长效淡水保护》《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系统总结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过去几年保护成效,提出面向未来的保护路径,从流域协调、资金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等角度提出了长效机制,为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其他河流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贵州省水利厅、四川省古蔺县、云南省水利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代表围绕“赤水河生态保护及协同治理”主题分享成果及建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对“流域生态补偿与金融机制创新”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亚洲开发银行(ADB)、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主办,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水利厅承办。

(袁生|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