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AI赋能:广东海洋大学七彩假期团队再赴湛江八中撒播科学星光

科技筑梦,AI赋能:广东海洋大学七彩假期团队再赴湛江八中撒播科学星光

来源:鲁网 2025-07-05 16: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引领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5年7月3日,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七彩假期”社会实践团队再度走进湛江市第八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继去年成功实践后,本次团队聚焦“光电奥秘”与“航天AI”,为中小学生带来沉浸式科技课堂,在动手实践中播撒科学种子。

一、探寻光电密码,太阳能小车驰骋阳光赛场

上午9时10分,面向五年级学生的“电与光的秘密”课堂正式开启。队员们以生动比喻揭开科学面纱——“电是看不见的‘能量快递员’”,结合太阳能PPT中“光电转化”原理,阐释太阳能板如何像“植物叶片捕捉阳光”般激发电子流动。

随后的太阳能小车制作环节,学生们化身“小小工程师”:拼装木质车架、连接红黑导线、调试齿轮啮合。“为什么太阳持续发热?”“太阳能如何驱动车轮?”。队员们很耐心的给同学进行答疑和讲解,让原本难以成功的小车重新驰骋赛场,就像奔跑在阳光下的少年一样朝气蓬勃。

当一辆辆亲手组装的太阳能小车再操场落地、在阳光下飞驰,操场瞬间化作科技竞技。

这一刻汗水与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应。当小车一齐出动时,引发阵阵惊叹,欢呼声此起彼伏。虽然这小车只能行驶到一定的距离,但在同学们的心里科技前进的脚步却已是迈出了一大步。

竞答环节此起彼伏,回答正确的学生不仅获得团队特地准备的绿植小礼物,更收获满载鼓励的零食礼包,最后用一张意义非凡的合影来记录着同学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付出汗水后的喜悦。

二、融汇航天史诗与AI智慧,水火箭一飞冲天

下午3时,课堂升级为初二学生的“航天与AI探索之旅”。从《中国航天发展历程》PPT中“钱学森归国筑梦”“东风一号划破长空”的峥嵘岁月,到“天问探火”“天宫揽月”的当代壮举;再从《AI时代》课件中深度学习赋能社会的案例,引申至AI辅助设计水火箭的创新实践。学生们在团队指导下,活用牛顿第三定律:裁剪尾翼、组装气压阀、折叠降落伞……结合AI数据分析工具优化配重与角度。

最受期待的“水火箭科学实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学生依据PPT教程,利用气压阀、可乐瓶等材料,严格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完成箭体组装。在火箭的组装和发射过程中,团员们十分积极的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手把手教导他们制作好一个个水火箭,发射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操场上一枚枚水火箭凌空而起,降落伞如花朵般绽放。

每位参与者不仅获得象征绿色希望的盆栽礼物,更在协作中体悟“力与反作用”的宇宙法则。随后的合影定格了一张张沾满汗水的笑脸,和怀中被零食与绿植填满的臂弯。手中高举着他们下午辛苦制作的成果

三、科技为桥,育人为舟

活动尾声,团队成员以《AI时代》中的“安全黄金法则”强调“AI是工具而非替代思考”。相反思考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合理且正确的使用人工智能才是我们当今社会必须认真学习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遥不可及的名词,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团队负责人如是说。

深耕科普沃土,延续实践薪火。本次活动是“七彩假期”团队第二次深耕湛江八中。从太阳能小车的齿轮转动到水火箭的冲天轨迹,从光电原理的娓娓道来到AI伦理的思辨启蒙,大学生们以专业为炬,点燃了青少年的科学火种,更以持续坚守诠释了“下乡”亦“哺乡”的青春担当。海大学生用专业与热情,为孩子们打开了科技视窗,这种持续性的科普实践弥足珍贵。活动在满载成就感的合影中落幕,但创新的种子已悄然萌发。当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飞驰,水火箭向蓝天进发,湛江八中的校园里,正回荡着未来科技强国的铿锵足音。

(伍康文,广东海洋大学:七彩假期团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