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充乌当,贵银“充”向绿色未来

智充乌当,贵银“充”向绿色未来

来源:鲁网 2025-07-05 16: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6月26日清晨,陈玲(化名)照例骑着“小电驴”到餐饮店上班,雨大路滑,她小心翼翼骑上人行道,把车停到充电站就转身跑进店里——她要忙过早餐再慢慢给车充电。“自从店铺门口建了充电站,用车更加安全方便了,配套设施特别重要。”她说。

让陈玲感到用车安全方便的充电站,属于贵阳市乌当区“智充乌当”充换电站项目。项目致力于打造乌当区“安全+智慧+低碳”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样板。

2025年,贵阳分行授信9950万元助力“智充乌当”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5月末,贵阳分行共授信2.66亿元支持贵阳云岩区、经开区、乌当区绿色安全充电治理与便民服务示范类项目。

绿色出行配套设施亟待升级

陈玲骑电动车3年,“每天去店里赶早做早餐,电动自行车成本低,不堵车。”以前,充电不方便是她骑行的最大烦恼之一。“出门经常担心电不够。”她回忆,有一次车没电,她只能推着走回家,“车身没电,推起来很费力。”

贵阳乌当泉韵旅游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韵公司)一直关注绿色出行配套问题。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昆明介绍,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乌当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万辆,但全区充电端口只有1000多个,这些充电设施一部分是老旧小区改造时统一安装的,另一部分是充电桩运营商建设的,因为缺乏维护,半数以上都损坏了。

同时,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突出。从摸底调查的照片可以看到,在乌当区正德佳邦购物中心,10来个露天充电位一字排开,仅充电口上罩着一个挡雨盒,充电车辆和共享单车稀稀拉拉停放,占据了人行道很大一片位置。

陈昆明分析,电动自行车在哪停、在哪充,只是部分矛盾。真正突出的还有安全问题,有的老旧小区没有充电设施,有的小区充电设施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控及消防设施,不少居民私拉电线“飞线”或将电瓶车带回家充电。据贵州消防公众号信息,仅2024年12月,贵州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8起,其中停放及充电时起火4起。

2024年9月,“智充乌当”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旨在加快弥补乌当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不足,整治“飞线充电”现象。泉韵公司是项目实施方。公司董事长张梦霞介绍,项目投资约2.48亿元,将在全区建设约300个电瓶车智能充换电站,增加充电端口13400个,打造乌当区首个“安全+智慧+低碳”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样板。

信贷支持“智充乌当”

泉韵公司是贵州银行贵阳乌当支行的合作伙伴。在一次日常走访中,乌当支行了解到此次规划,立即产生了合作意愿。“作为绿色银行,贵州银行一直积极支持绿色项目。”支行行长刘莹介绍,9月项目刚启动,乌当支行就与泉韵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刘莹全程参与项目组的调查和规划,为的是量身制订授信方案。她介绍,充电站大多规划在市政道路旁,属于公共资源,融资需求涵盖充换电站建设和公共资源占用费,而一般的项目贷款只需考虑项目建设本身。

“这个项目既不是营利性项目,也非纯公益投入,要设计好授信方案,能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她说。

另一边,项目方也在积极思考“如何把惠民好事可持续地办下去”。泉韵公司董事长张梦霞介绍,项目设计了A/B/C三种站点,A类站点主要服务人流量大的地铁站、核心商圈,配备充电桩、换电柜、共享充电宝、自动贩卖机等,B类站点规模小些,建设在二类路段,C类站点规划在小区附近,以服务居民为主。“我们将充分利用站点的商业价值,让居民实惠充电的同时保证项目不亏本。”

在多轮调研后,授信方案最终落地。2025年2月,贵阳分行支持贵阳乌当区“智充乌当”充换电站项目授信9950万元审批通过。

标杆站点落地惠民生

2025年3月,乌当区实验小学分校门口街道上,一座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亮相,醒目的橙白廊顶和造型独特的售货亭为街道增添了新风景。这是“智充乌当”的首个充换电站,也是标杆站点。站点安装了自动识别红外摄像头,一旦发现电池温度异常升高,能在30秒内通过后台推送警报,每个充电位都配备了自动灭火装置和烟感报警器,通过数字监控平台,运维人员能实时监控运行状况,确保站点安全运营。

上午10点多,陈玲终于有时间给电动车充电。下了一早上雨,她的车停在充电站没有被淋湿。“这个充电站又好又方便。”生活离不开电动车的她,只希望家附近也也早点建好充电站,“越多越好,越方便。”

在贵州银行资金的助力下,陈玲的希望即将逐步实现。

“目前资金到位,下一步全面铺开就很顺利了。”泉韵公司董事长张梦霞介绍,第一批次50个站点即将全面动工,预计8月完工。

同时,项目方已与供电部门协调,充电设施用电采取居民电价收费,“按发改委规定加上服务费后,充电价格比市场上的商业充电桩要便宜不少。”张梦霞说,后期还将逐步上线消费积分抵扣充电费用等活动,切实减轻居民通勤成本。

贵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贵阳市绿色充电类项目的支持,只是贵阳分行绿色金融实践的一部分,近两年来,贵阳分行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超40亿元,涵盖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产业等领域,以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为贵州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