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6月份,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74.6万标箱,较去年同比增长76.9%,其中6月20日突破70万标箱大关,较去年提前125天刷新纪录。(据人民日报客户端7月3日报道)
创新模式“破圈”,让物流从“走得通”。物流的效率,决定经济的活力。今年3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采用“铁路笼车+海运滚装船”的铁海联运新模式,让重庆汽车“坐”着班列换轮船直达中东,运输时间缩短7-10天,成本降低8%。6月,同样的模式又助力国产汽车“开进”拉美市场。从“拼箱出海”到“整车直达”,从单一线路到14条图定线路覆盖全国,通道的“柔性定制”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当物流链像乐高一样灵活拼接,经济的毛细血管自然畅通无阻。
服务升级“圈粉”,从“多头跑腿”到“一键托管”。好的服务,是让客户“少操心”;好的体验,是让效率“多加分”。铁路部门推出的多式联运物流总包服务,让货主告别“多头对接”,实现从海运到铁路、从短驳到报关,全程“一次委托、一箱到底”。比如,广西食用植物油企业只需“交钥匙”,货物便能从钦州港直抵四川,兑现率高达91%。服务的温度,藏在细节的颗粒度里。当“一站式”服务成为标配,企业的信心便跟随班列标箱数不断攀升。
开放生态“共生”,从“一条线”到“全球朋友圈”。通道的价值,不仅在于铁轨的延伸,更在于利益的共享。今年上半年,班列运输货物品类新增79种,涵盖电子产品、汽车、小家电等1236个品类,重庆的汽车、广西的食糖、甘肃的化工品……各地特产通过这条通道“拼船出海”,而东南亚的水果、中东的矿产又沿着反向班列进入中国市场。一条通道,链动的是产业链,激活的是经济圈。
钢铁长龙“吞吐”箱,链动产业经济活。未来,随着RCEP红利持续释放,期待西部陆海新通道承载更多可能,不仅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机遇的共享、发展的共赢。(秦塬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