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出门前记得关灯拔插头,电动车和手机充完电也要拔掉充电器!”香溢”志愿者黄孔辉向浙江省浦江县大畈清溪村村民发放安全用电手册,耐心叮嘱留守老人。这样温暖的场景,正是浙江省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香溢”志愿服务队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2022年以来,浙江省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通过建立党建联建“公益联盟”,充分整合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公益团队资源,匠心打造“香溢”红色驿站服务阵地。聚焦农村“一老一小”群体实际需求,创新构建“乡镇+驿站+ 公益”精准帮扶模式,联合公益力量组建“公益联动服务群”,靶向发起“实现老幼微心愿”专项行动,以项目化运作、清单化管理、常态化服务机制,推动“香溢”志愿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深化拓展,将温暖精准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扶老行动”暖如春
“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多亏了你们这些党员同志,三天两头就来看我,帮我解决了好多难题,心里特别暖和!”独居老人张大爷向党员志愿者王标锋感谢道。
一条210省道贯穿浦江西部崇山峻岭,浙江省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青年党员经过十年的久久为功,沿着公路建设了一道“烟草绿”现代终端转型之后的景观,这既是烟草行业践行生态责任的底色,也代表着“香溢”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农等公益服务的绿色能量网络。
为了更好地守护好这条景观,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员突击队和党员零售户联合加入“香溢”青年志愿服务队,建立“公益服务”响应群,链接乡镇、企事业单位、社区公益团队,将下乡助农、银发服务、爱心助学、公益学堂、农家书屋等从零售终端延伸到社区群众、山区村民。如在党建联建联系中余村,通过“公益联动”项目化运营,设计“服务响应链条”,以中余村为试点实践地,结对大畈乡、郑宅镇,帮扶山区乡镇,拓宽生态服务圈。
党员志愿者为山区零售户整理小店 楼松文摄
“香溢”志愿为山区村民开展消防演练 楼松文摄
每次活动开展前,青年党员通过走访调研、与村干部座谈、发放“微心愿”等方式,全面了解山区村民在生活照料、健康医疗、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建立起驿站服务数据库,一个党员攻坚一个问题,一个支部专攻一个课题,帮助解决村民及零售户面临的问题。
“原来这些电话和短信都是骗人的,多亏了你们来讲解,不然我差点就上当了!”李奶奶拉着志愿者叶梦洁的手连连道谢。这是志愿者开展将反诈知识送到老人身边。老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活动既实用又贴心,为自己的“钱袋子”穿上了坚固的“防护衣”。
青年志愿者联合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化身“反诈宣传员”,走进村内文化礼堂,开展“银青共护金 反诈齐同行”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播放反诈短视频、讲解真实案例等形式,向村民揭露常见金融诈骗的套路与危害。面对村民们的疑惑,志愿者们耐心解答,手把手教他们识别可疑短信、陌生来电,叮嘱“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银企联动宣传金融反诈知识 傅芳辉拍摄
青年志愿者为村内留守老人包粽子 傅芳辉拍摄
“护苗行动”筑童梦
“曾几何时,我从《周恩来传》中走来,沿着江淮平原的湖泊,寻觅一道永恒的身影……”浦江县檀溪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校长钟旭燕与“香溢”志愿者陈党军正带领学生朗诵《书香伴我成长》。稚嫩的童声穿透山区薄雾,这是“香溢”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定制的“书香课堂”缩影。
“与孩子们一起朗诵”,是党员零售户陈党军最开心的事,陈党军接触“朗诵活动”,是一次参加镇里社工站活动,他得知,镇里中心小学孩子们因家境困难艰难求学,更多得是留守儿童,作为一名村干部,希望自己能为山里孩子做点什么。陈党军拨通了社工陈晓鲜的电话,希望一起去联系“香溢”志愿服务队帮助山里的孩子,就有了与孩子一起朗诵成长的机会了。让他欣慰的是,他和陈晓鲜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和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总支的支持,如今与孩子一起朗诵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活动内容也逐步扩展到安全教育、民俗文化教育、留守儿童帮扶等,活动规模由最初的几人发展至如今最多百余人,他也越来越自信,他相信“香溢”志愿的力量,会让更多的孩子和爱心人士一起与孩子们朗诵。
“剪刀要沿着线条慢慢走,这朵花代表红军长征时的坚韧。”在 “小小剪纸寄深情”活动中,浙江省浦江县“香溢”志愿者郭丹一边演示党旗剪纸技巧,一边向学生们讲述党史故事,并指导孩子们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
“我想要借助‘香溢志愿’平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优秀艺术作品,我们带来了浦江乡土文学书籍带给孩子们,传承好浦江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打磨性格、开发想象,在阅读中成才,在未来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浦江籍作家朱宣林与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小学同学们交流道。
近年以来,金华市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青年党员和党员零售户组成的“香溢”志愿服务队,启动了驿站“联户连心,服务惠民”的志愿服务,在“香溢红色驿站”阅读空间,开展了捐书助学之路,将捐书送往偏远山区小学,与当地乡镇党建联建结合起来,投身于“香溢”红色驿站扶智助学,扶智共富之路。
目前“香溢”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捐书助学2000余册、民间艺术进校园、慰问烈士遗孤、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50余次。谈及关爱留守儿童,“香溢”志愿服务队队长于阳文表示:“我们想发动最广泛的合力,让浦江厚实的书画文化走进校园,通过运营‘红色驿站’链接更多资源开展读书捐赠计划,举办‘公益学堂’,帮助引导山区孩子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知识。”
图为青年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传承非遗剪纸 楼松文拍摄
“没想到能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作品,一定要回去告诉姥姥姥爷!”小孩子智逸兴奋地说。
“香溢”志愿服务队还联系公益团队,为山区园区孩子开展剪纸创作、绘制年画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体验,让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优秀艺术作品,深入了解浦江的历史文化。在那些栩栩如生、充满文化底蕴的作品前,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和伙伴们一起欣赏交流,时不时向志愿队成员们提出好奇的问题,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也在慢慢产生。
“助农丰收”系田间
“挖贝母得顺着鳞茎走势,头贴着土面轻刨,再用巧劲一撬就出来了。”在浙江省浦江县中余乡中余村的贝母种植田里,村支书王书记手把手指导“香溢”志愿者抢收。这片金黄的贝母田,承载着农户一年的希望。当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香溢”青年志愿者通过“公益服务响应群”获悉部分家庭因劳动力短缺面临采收困境时,“助农突击队”2小时内完成集结,30余名”香溢“志愿者头戴草帽、腰挎竹篮,在烈日下展开“抢收攻坚战”。
青年志愿者帮助村民挖贝母 傅芳辉拍摄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力量就汇聚到哪里。”青年志愿者黄孔辉的话道出服务机制核心。通过建立“田间走访+网格监测”双渠道需求收集体系,党员志愿者定期走访结对农户,同步依托“香溢红色驿站”开展网格化需求征集。此次贝母抢收中,志愿者们不仅熟练地进行采摘工作,还主动帮助村民分拣、打包,确保贝母能以最佳状态送往市场。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进一步依托“香溢”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常态化助农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用实际行动将帮扶之情播撒在贝母田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无独有偶,雷雨季节的黄桃防护战,更显服务机制的精准高效。檀溪镇党员零售户陈党军在日常送货中发现,中余乡种植户周林红一家正冒雨抢收黄桃,上千亩果园即将面临暴雨冲击,落果风险陡增。他立即在“红色驿站共享群”发布求助信息,附带定位与需求清单。
“收到!中余驿站志愿者 15 分钟后抵达!”“檀溪团队携带2000个套袋支援!”“香溢红色驿站”共享群内消息迅速刷屏。依托“驿站联建+区域协同”机制,40余名志愿者从3个乡镇迅速集结到位,赶在暴雨前完果园的套袋防护。据种植户周林红介绍,中余乡黄桃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其中各村集体种植面积有250多亩,现在都是人工维护、采摘,每年基地都会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及“香溢”志愿者前来帮忙,确保好收成。
从贝母田到黄桃园,“香溢”志愿者的脚印丈量着乡村需求,更见证着服务机制的迭代升级。正如周林红在感谢信中所写:“你们带来的不只是一次帮忙,更是把‘服务链’织进了我们的心坎里。” 这抹跃动的志愿红,正以机制为笔、以行动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据统计,“群众需求—志愿响应—成效反馈”的服务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处理突发事件、系统故障、适老服务等紧急事项200多起,接受到群众“微心愿”上千条,帮扶老人上百次。
数年来,浙江省浦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把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一项长期实践活动,青年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客户更满意,我们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建联建、公益联动、服务响应等方式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江浦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以实干实效彰显烟草人的责任担当与时代风采,让“香溢”志愿红成为乡村共富路上的亮丽底色。(于巧军 傅芳辉 刘进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