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景茂洲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在全省数字化设计大赛中,这个车间技工出身的选手,硬是从专业选手中杀出重围,把第六名的奖杯收入囊中。
作为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一名车间一线青工,这位90后从对着卷烟机束手无策的“设备小白”,到工厂数字化转型的青年标杆,用5年时间完成了硬核蜕变。
三年磨剑:卷烟机前的破茧之路
2019年刚进卷包车间那会儿,景茂洲作为新人,踏踏实实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白天跟着师傅在机器旁观察、记录,晚上回家反复复盘当天学到的知识点。每次轮岗交接前,他总会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成笔记,第一时间找师傅请教。别人下班刷短视频,他却在研究PROTOS2C和GD121操作与维修指南。
“打球要赢球,不仅靠技术,还要了解对手;开卷烟机也一样,每台机器都有自己的‘脾气’,比如切丝刀具该用合金还是钢制、前后道工序差异、烙铁温度控制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他“知己知彼”的战术总能让机器服服帖帖,3年间没发生过质量事故。设备偶尔的抛锚故障,他第一时间便锁定问题,主打一个“稳、准、快”。
泡面与代码:数字孪生攻坚战
2022年厂里搞3D可视化项目,要给卷包车间造个数字孪生模型。当别人还在观望,景茂洲已经吃着泡面自学建模软件、研究数据接口逻辑了。几个月后,他与团队一起完成了零件级别的三维建模,并成功接入了机组运行数据,首次实现了产量数据的实时可视化——这波操作直接拿下创新课题二等奖。
如今他成为工厂的数字化专职小组一员,成了“智慧大安全”项目的“技术担当”,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危险作业管理、安全检查提报等功能模块。为了确保系统贴合实际业务需求,他干脆搬到复烤车间办公,面对面听取安保人员的意见,边开发边测试,最终将传统纸质台账全面升级为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开发的智慧管理系统效率飙升60%。
数字化小组
“半路出家”的黑马:从车间到领奖台的独到解法
今年省第二十二届劳动竞赛堪称“神仙打架”,参赛者不是科班出身就是专业团队。景茂洲报名参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比赛。这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逆向建模、增材制造都是过去他从未接触过的技术。
景茂洲总说自己是“半路出家”,但他清楚,这样的比赛是自我检验和提升最好的方式。白天工作,晚上刷题、参加培训,还经常拉着队友讨论建模思路和技术难点。短短几周内,他迅速提炼出一套“抓重点、练核心、补短板”的备赛策略。
最终,在高手云集的比赛中,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操能力脱颖而出,一举拿下第六名的好成绩。赛后,他说:“这次竞赛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技术天地,也坚定了我继续深耕数字化的信心。”
颁奖现场
弹簧哲学:严谨与灵动的控制论
别以为技术宅只会敲代码,运动场上的景茂洲可是“全能王”。网球场上能打拉锯战,篮球场上是战术核心,气排球比赛中更包揽攻防两端。他说这是劳逸结合新思路:“车间里要像机器般严谨,球场上就得像弹簧般灵活。运动让我保持活力,让我学会了如何协作。”他的积极热情、阳光大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无论是在车间里解决问题,还是在球场上冲锋陷阵,他总是那个让人放心又值得信赖的人。
眼下这个“斜杠青年”正带队攻关卷包质量管控系统和MES系统建设项目,他说新时代工匠就该这样:“既能玩得转老机器,也能搞得定新技术。”在玉溪卷烟厂,这位90后正用代码和汗水,勾勒出智能工匠的成长轨迹。
图片由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 杨雨林授权提供